穆心蘭剛想繼續問大江嬸兒一些問題,但已經走到了車間食堂門口。
大江嬸兒顧不上閒聊,直接快步進了後廚。
此時,瓦窯大隊車間的新食堂已經正式啟用了。
大江嬸兒領班,還從大隊選拔了三位婦女,一起負責食堂,都是做飯的一把好手。
四人一聚集到後廚,立即開始分工忙碌起來。
穆心蘭圍著食堂走了一圈,就見這是幾間被打通的粉刷一新的大瓦房。
正中間,雪白的牆麵上刷著鮮紅醒目的標語——食堂辦得好,生產乾勁高!
後廚中央支著三口並排的鑄鐵大鍋,鍋底還殘留著些許中午刷鍋的水漬。
牆根的煤塊和玉米芯子堆的齊整。
鐵皮水桶裡泡著的一些土豆,在水麵輕輕晃動,表皮的泥都還沒搓洗乾淨。
案板上碼著大捆兒豆角和一大盆絲瓜。
地上還放著一大筐剛摘來的紫瑩瑩的茄子。
打飯口的黑板上用白粉筆寫著今日的菜譜,“白菜五花肉燉粉條”幾個字被著重標出。
打飯口對麵就是食堂,擺著十來張長條的木桌木凳,是工人們用餐的地方。
大江嬸兒先是各處檢查了一遍,然後抽出鋁飯勺往案板上一敲,開始分配工作:
“二妮子負責蒸雜糧飯。高粱米和小米各半,再摻上兩把大米,切三個番、地瓜丁進去。”
“王嫂子洗菜切菜,先把醃蘿卜切了。”
“張姐開始燒鍋,準備燉菜蒸飯!”
幾個婦女應聲而動,有說有笑地忙碌起來。
他們手腳不停,淘米盆裡水光波動,案板上菜刀翻飛。
“哢哢”聲裡,地瓜丁、蘿卜片,白菜碎雨點般落下。
穆心蘭看見她們從瓦罐裡舀出的小米粒粒飽滿,在清水裡浮沉著。
這在粗糧都要按量分配的年月,車間的小米在淘洗時,竟也不見多少碎米。
牆角的竹筐蓋著油紙,她輕輕揭開一看,竟是二十多個雞蛋,被小心翼翼地鋪在麥秸上。
詢問一番才知道,這糧食和雞蛋,竟然都是趙瑞剛和孫玉明跑縣裡和公社,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申請下來的。
穆心蘭看著盆裡慢慢堆積成小山的菜,有些吃驚:“據我了解,瓦窯大隊車間員工也就十來人,怎麼要做這麼多飯菜?”
大江嬸兒手裡切著肉片,頭也不回地吆喝著:“哪兒十來人啊,足足二十多個等著填飽肚子呢!”
她把肉片放進燒得滾燙的大鍋裡,用鏟子鏟了兩下。
肉香頓時騰滿了整個空間:“快搭把手!把土豆子洗乾淨削皮!”
穆心蘭應了聲:“好!”
她蹲在水缸邊一邊搓洗土豆,一邊與其他人閒聊。
很快,便從她們口中得知,瓦窯大隊車間的夥食水平是每人四兩乾飯,兩個菜,每周兩次葷菜。
技術工種每人額外加一個雞蛋。
有時候晚上有夜班,還會加一頓包子。
忙碌中,日頭逐漸偏西了。
大江嬸兒係著圍裙,帶著眾人把菜盆子端到打飯口。
一切準備就緒,她雙手叉腰吼出破鑼般的嗓音:“開飯咯——”
話音未落,車間方向就陸陸續續走出一大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