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外,一片混沌中有一座斜月三星洞,洞內青崖翠柏之間,準提道人盤坐於七寶蓮台之上,左手持淨瓶,右手結說法印,正自閉目參禪。忽覺心頭一動,天眼微開,隻見下界地仙界中,一片佛光繚繞之處,卻隱有黑氣湧動,似有邪祟作祟,更有兩道靈光閃爍,正是蔡佳軒與王嘉馨夫婦。
準提道人微微一笑,道:“善哉善哉,因果循環,今番劫數當應在此處。孔雀明王,可速速下界,助那易教夫婦一臂之力,化解此劫。”
話音剛落,隻見一道金光從洞中飛出,直下地仙界而去。金光所過之處,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隱約有梵音唱響:“阿彌陀佛,慈悲為懷,降魔除障,正法久住。”
卻說蔡佳軒與王嘉馨自渡過弱水之後,一路西行,忽見前方有一座大山,山上雲霧繚繞,隱約可見一座佛窟,佛窟之上,金光閃耀,梵音陣陣。二人心中好奇,便欲上前探個究竟。
二、佛窟現邪祟梵音惑人心
行至山前,但見山門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大光明佛窟”五個大字,筆畫之間,隱隱有佛光流轉。二人剛欲進入,忽然從佛窟中走出一位老僧,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施主請留步。此乃清淨佛地,若心不淨,切勿入內。”
蔡佳軒連忙還禮,道:“大師慈悲,我等乃世間修行之人,路過此地,見佛窟莊嚴,心生敬仰,欲入內參拜,還望大師允準。”
老僧上下打量二人,見蔡佳軒眉心生痣,氣宇不凡,王嘉馨容貌絕世,氣質出塵,心中微動,道:“也罷,施主請隨我來。”
二人跟隨老僧進入佛窟,隻見窟內寬敞明亮,四周牆壁上刻滿了佛像,中央有一座巨大的蓮花座,座上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佛,佛像金光燦燦,莊嚴肅穆。
正當二人參拜之際,忽然聽到一陣低沉的梵音從佛像後傳來,梵音之中,似乎蘊含著無窮的魔力,讓人聽了,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漸漸放下了心中的戒備。
王嘉馨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悄悄拉了拉蔡佳軒的衣袖,低聲道:“佳軒,這梵音似乎有些古怪,你可感受到了?”
蔡佳軒點點頭,暗自運轉法力,以清靜道心抵禦梵音的影響,這才發現,梵音之中果然暗藏玄機,竟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人的心智,讓人放下防備,陷入迷幻之中。
“大師,這梵音……”蔡佳軒開口問道。
老僧卻突然變了臉色,眼中閃過一絲凶光,道:“你等既已入得此門,便休想出得去!”說罷,雙手一揮,佛窟中的佛像突然活了過來,紛紛從牆壁上躍下,向二人撲來。
三、明王降凡塵法相鎮群魔
蔡佳軒與王嘉馨見狀,連忙取出法器,蔡佳軒揮動竹杖,王嘉馨揮舞寒光劍,與那些佛像戰在一處。這些佛像看似莊嚴,實則凶狠異常,手中的法器揮舞起來虎虎生風,竟似有千年道行一般。
二人正戰得激烈,忽然聽到天空中傳來一陣清越的鳥鳴,隻見一隻巨大的孔雀,渾身羽毛金光閃閃,雙翅展開,遮天蔽日,從空中俯衝而下。孔雀落地,化作一位端莊華貴的菩薩,頭戴寶冠,身披瓔珞,手持蓮花,正是孔雀明王。
“阿彌陀佛,邪祟速速退去,勿要在此造孽!”孔雀明王開口說道,聲音猶如洪鐘,震得佛窟嗡嗡作響。
那些佛像見狀,紛紛停下手來,轉身麵向孔雀明王,齊齊跪拜在地,口中說道:“不知佛母降臨,小的們有眼無珠,還望佛母恕罪!”
蔡佳軒與王嘉馨見狀,心中驚訝,連忙收了法器,向孔雀明王施禮。
孔雀明王微微一笑,道:“兩位施主不必多禮,貧尼乃西方孔雀明王,奉準提道人之命,特來助你們化解此劫。”
蔡佳軒聞言,心中恍然大悟,原來準提道人竟在此處暗中相助,當下連忙再次施禮,道:“多謝明王菩薩相助,不知這些邪祟究竟是何來曆,為何在此佛窟中作祟?”
孔雀明王歎了口氣,道:“此事說來話長。此佛窟本是清淨之地,五百年前,有一位高僧在此修行,功德圓滿,坐化而去。不想卻留下了一絲執念,被這山下的妖魔利用,化作梵音,迷惑世人,吸取精氣,修煉邪功。這些佛像,皆是妖魔所化,並非真正的佛陀。”
四、佛理辯因果金屏破迷障
“原來如此。”蔡佳軒點頭道,“既然如此,還望明王菩薩慈悲,將這些邪祟一網打儘,還這佛窟一片清淨。”
孔雀明王卻搖搖頭,道:“施主有所不知,佛家講究因果循環,這些妖魔固然可惡,但那高僧的執念亦是根源所在。若不化解這執念,即便除去妖魔,日後仍會有邪祟在此作祟。”
王嘉馨聞言,心中一動,道:“明王菩薩所言極是。我等修行之人,當以慈悲為懷,化解因果,而非一味殺戮。不知菩薩可有什麼辦法,既能除去妖魔,又能化解高僧的執念?”
孔雀明王微笑著看了王嘉馨一眼,道:“女菩薩果然有慧根。也罷,今日貧尼便在此處,與這執念辯上一辯,看能否化解此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罷,孔雀明王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頓時,佛窟中金光大作,一朵巨大的蓮花從地麵升起,孔雀明王踏蓮而上,化作一尊巨大的法相,頭戴五佛冠,身著菩薩裝,慈悲莊嚴,又具威嚴。
“高僧執念,可知自己因何困於此地,不得超脫?”孔雀明王的聲音如雷霆般響起,震得佛窟中的塵埃紛紛落下。
話音剛落,隻見佛像後走出一位虛幻的身影,正是那坐化的高僧,他一臉迷茫,道:“貧僧修行一生,自問慈悲為懷,為何卻困於此地,不得超脫?還望菩薩指點迷津。”
孔雀明王歎道:“高僧修行,卻執著於‘清淨’二字,以為遠離塵世,便可修得正果。卻不知,真正的清淨,不在身外,而在心中。你留下的執念,名為‘清淨’,實則‘貪嗔’,貪求清淨之境,嗔恨塵世之擾,故此被妖魔利用,造出這許多殺孽。”
高僧聞言,渾身一震,道:“菩薩所言極是。貧僧一生修行,卻未能看透這一點,以至於犯下大錯。還望菩薩慈悲,指點貧僧如何化解這執念。”
孔雀明王點頭道:“善哉善哉。高僧若欲化解執念,須放下‘清淨’之念,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世間本無絕對的清淨,亦無絕對的汙濁,一切皆由心生。若能心無掛礙,便是淨土。”
高僧閉目沉思良久,忽然睜開眼睛,眼中迷茫儘去,露出一片清明,道:“貧僧明白了,多謝菩薩指點。”說罷,雙手合十,化作一道金光,消散在空中。
高僧的執念既消,那些妖魔頓時失去了依托,紛紛現了原形,原來是一群山精樹怪,它們跪在地上,連連求饒。
孔雀明王見狀,道:“爾等雖造下殺孽,但念在皆是被執念所惑,貧僧便饒你們一命。今後須痛改前非,潛心修行,不可再為非作歹。”
山精樹怪們連忙叩首謝恩,化作一陣風,散去了。
五、功成談佛道慈悲度眾生
蔡佳軒與王嘉馨見此情景,心中感慨萬千,對孔雀明王的慈悲和智慧更是敬佩不已。
“多謝明王菩薩指點,讓我等明白了‘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之理。”蔡佳軒說道。
孔雀明王微笑著道:“施主客氣了。你等雖為道家修行之人,但心懷慈悲,與佛道並無二致。所謂‘道不遠人’,佛道亦是如此,皆以慈悲為懷,度化眾生。”
王嘉馨點頭道:“菩薩所言甚是。我等今後定當秉持慈悲之心,斬妖除魔,造福蒼生。”
孔雀明王滿意地點點頭,道:“善哉善哉。貧尼此次下界,使命已完成,就此彆過。望你等繼續修行,早證大道。”
說罷,孔雀明王化作一道金光,直衝天際而去。蔡佳軒與王嘉馨望著金光消失的方向,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感慨。
二人離開佛窟,繼續踏上了地仙之旅。經過此次佛窟之劫,他們對佛道之理有了更深的理解,道心也更加堅定。他們明白,無論是道家的清淨無為,還是佛家的慈悲為懷,最終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那便是度化眾生,讓世間充滿和平與安寧。
本章完)
喜歡竹杖奇緣錄請大家收藏:()竹杖奇緣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