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他不懂陳衍的想法,可他相信陳衍的為人,故此並沒多問。
他轉而提出另外一個問題,“那依公子所見,咱們第一步該怎麼踏出呢?”
“咱們?”陳衍挑眉道:“太史令,你這個‘咱們’用的合適嗎?”
“我們兩個,應該連同僚都算不上吧?”
李淳風打著哈哈,“請公子彆在意這等小事,你就當貧道口誤了吧。”
陳衍不置可否地笑了聲,“其實,第一步我已經邁出去了,用你們都沒意識到的辦法。”
“嗯?”李淳風聞言一愣,在腦海中仔細回想一遍最近陳衍在做的事。
可無論他怎麼想,陳衍最近好像就一直在家待著,出去也隻是帶著兩個小孩子玩,根本沒乾什麼事啊。
“公子,貧道有些不明白......”
對於李淳風的話,陳衍絲毫沒有意外,說道:“你不明白就對了。”
“我問你,你覺得要怎麼樣才能使百姓生活慢慢變得更好?”
李淳風立刻說:“首先肯定是減輕賦稅,畢竟我大唐賦稅算不得高,卻也算不上低,減輕賦稅是對百姓最快,最有力的幫助。”
“其次,官府組織修建灌溉,如關中漕渠、江南圩田,有效增加百姓的糧食收成。”
“完善......”
“好好好,你彆說了。”陳衍實在忍不住打斷了他。
李淳風疑惑道:“公子,難不成貧道說的不對嗎?”
陳衍瞥了他一眼,“你說的很對,從表麵上來看,你說的方法確實對百姓有利,能讓他們的生活稍微好過一些。”
“隻不過,你說的方法看似讓百姓的生活好了起來,實則隻是讓他們從艱難地活著,變成勉強活著。”
“從苦一苦百姓變成苦一苦官府和陛下而已,治標不治本!”
李淳風認真想了想,發現確實如陳衍所說。
他自己也說過,大唐的賦稅不算太高,再減下去的話,縱使可以緩解百姓的壓力。
但壓力又不會消失,它隻是從百姓身上轉移到了李世民身上。
先不說李世民已經很窮了,就單單說目前大唐還在大戰,且各地都需要不同的財政支持,這個賦稅就減不下去。
李淳風沉默一會兒,“請公子不吝賜教,要怎麼做才能真正讓百姓的生活好起來呢?”
“做買賣!”陳衍回道。
“什麼?”李淳風甚至懷疑自己聽錯了,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公子,你在說笑吧?做買賣何時能讓百姓生活變得更好了?”
“商人......”
話到嘴邊,李淳風又不知該怎麼說了。
他想說商人奸詐,隻會逐利,卻想起麵前的渭南伯現在好像也是一名商人。
所以他閉嘴了。
陳衍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可我要告訴你,想要百姓生活好起來,還真要靠做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