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轉頭看向一直旁觀的李承乾:“太子!”
“兒臣在!”李承乾趕忙上前。
“你覺得,此事該當如何?”
知曉內幕的李承乾明白,經過杜如晦房玄齡等人的配合演戲,計劃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現在就差臨門一哆嗦了。
也就是他這一哆嗦。
李承乾沉吟兩秒,說:“兒臣認為,房、杜幾位大人所言極是。”
“既然黃河地區爆發洪災,且有愈演愈烈的情況,那麼吾等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李承乾頓了頓,“荀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我們可以失去錢財,可以失去糧食,甚至可以失去很多東西,卻萬萬不能失了民心。”
“故此,災,是必須要賑的!”
此言一出,現場不少官員下意識點頭附和。
李世民讚賞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繼續說。”
李承乾點點頭,道:“可賑災有一個大問題,方才我也看諸位大人爭論了半天,無非就是說,朝廷近幾年經曆的天災實屬頗多,根本拿不出錢糧來嘛。”
“但朝廷不是一個人的朝廷,是百姓的朝廷,是百官的朝廷。”
“就像杜大人所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既然穿上這身衣服,那自然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文武百官聽到這裡,眼皮皆是一跳。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哪怕是再傻的人都意識到了不對。
許多官員想站出來說話,可李承乾根本沒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直接朝李世民拱手。
“兒臣不才,近些年花費頗多,實在拿不出杜大人那麼多錢財。”
“但兒臣願意將東宮所剩餘的錢糧全部捐獻而出,為這朝廷,為黃河地區的百姓儘自己一份力。”
他的話像是引起了連鎖反應,房玄齡、戴胄、魏征、溫彥博、蕭瑀、高士廉,以及武將程咬金、尉遲恭等人爭先恐後地開口。
紛紛說要捐多少多少錢,起步就是一千貫。
其餘的百官臉都綠了。
尼瑪的,還讓不讓人活了,動不動就幾千幾千貫,顯得你們有錢是吧?
隻有王珪、崔民幹等世家之人緊鎖眉頭。
但很快就舒展開了。
罷了,李世民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無非就是想逼著大家捐錢而已。
可這玩意全憑自願,你還能逼迫我等不成?
到時候一句我就隻有這麼多錢,你能拿我怎麼辦?
難道你還能去家裡搜不成?
李世民看著諸多跪下的心腹大臣,故作猶豫,隨後重重歎息一聲。
“也罷,就像太子說的,災,肯定是要賑的。”
“而朝廷也確實拿不出錢來,到現在,竟然還得靠諸位愛卿貢獻家財。”
“朕,慚愧啊!”
說到這裡,李世民走下來,扶起麵前的杜如晦,“不過,朕亦不會讓各位愛卿吃了虧。”
“朕決定,命工部開山鑿石,在每郡每縣修建功德碑,將諸位愛卿的名字與捐獻了多少錢糧銘刻於功德碑之上,以供後世子孫瞻仰!”
此話一出,猶如驚雷般在王珪腦子裡......
轟然炸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