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敢去的,又有幾個能回來?
利益永遠伴隨著風險,利益有多大,風險同樣有多大。
“如果你們聯合起來呢?”陳衍提出一個問題。
“你們一個是糧商,其餘三個分彆是布商、船商和西域珠寶商。”
“如果你們聯合起來,張疾提供糧食,郭頂提供路線,王老五負責做絹帛買賣,用金萬成的船從渭河走水路出發,同時,我下令讓折衝府派出五百士兵護送你們。”
“你們有沒有把握安全回來?”
聞言,張疾、金萬成、王老五紛紛看向郭頂。
在這方麵,郭頂當然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郭頂沉思了許久,緩緩開口:“回大人,這得看您到底要走多遠了,倘若隻是在西域邊境出手貨物,那麼危險性很小,順利的話約莫半年能回來。”
“如果要繼續走,危險依然相當大,屬下並不建議您走太遠,這裡麵的不確定性實在太高,就在西域邊境脫手貨物是最好的選擇。”
“況且,走得太遠,往返一趟至少要一年,太久了。”
陳衍並不滿足,繼續問道:“那我要是出海呢?”
“上次皇後壽辰,越王曾拿出一顆寶珠,說是花大價錢從林邑買來的。”
“這證明大唐已經跟林邑有了交流,出海售賣怎麼樣?”
“這......”郭頂猶豫了。
還是王老五見他磨磨唧唧,直言道:“大人,出海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畢竟,誰也不知道海外諸國對我們的絲綢是什麼態度,到底喜不喜歡。”
“這些我們都無法確定,跟西域那邊不一樣,那些人對我們的絲綢堪稱狂熱。”
“這樣嗎?”陳衍喃喃自語:
“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將基本盤做大,以量變引起質變了。”
“等以後訓練出好的人馬,才能考慮走那麼遠。”
事實上,比起走絲綢之路,陳衍更偏向於出海,因為出海太關鍵了,現在的海外簡直就是一個未被開發的寶藏。
而他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必將在海上。
但出海不是說說而已,其中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現在他就是要為此做打算。
這時,王老五試探性提議道:“大人,所以我們到底是去西域,還是就在大唐之內售賣呢?”
陳衍淡淡瞥了他一眼,“這從來都不是一道選擇題。”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啊?”王老五驚愕道:“大人,冒昧問一下,這些絹帛是從您的工坊之中做出來的嗎?”
“如果兩個都要,對於產量的要求就太高啦。”
“我全力售賣的情況下,每天可以售出的絹帛可不是個小數目。”
“不是個小數目又能如何?”陳衍堅定道:“產量不夠,那就擴大產量!”
“原材料不夠,那就加錢收購!”
“一天百匹不夠?”
“那就千匹!”
“五千匹!”
“一萬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