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了解過,這個小學支撐著附近三個自然村的教育,全校也不過八十多個孩子,彆說加餐,就算全包,他也能承受。
“也不需要太好,如果每個孩子午餐能分半個雞蛋,就夠了。”
李萬基點了點頭。
他家做的就是畜牧業,彆說雞蛋,就是牛奶,肉食,都能供應的上。
抬眼環顧了下四周,“這裡有什麼特產?或者能發展的產業?”
“你想扶貧?”
“如果可以的話。”
“彆。”秦鴻霖擺了擺手,“官府都搞不定的事情,你就更難了。”
李萬基以為秦鴻霖願意留下來,已經對這裡有了深厚的感情,沒想到他會這樣說。
“真正勤奮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來的,要麼是文盲,要麼是懶漢,他們這裡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也非常不好,山腳下,人和豬生活在一個屋裡,半年不洗一次澡,你救不了的。”
想起薑警官說過的那些扶貧往事,李萬基重重的歎了口氣。
無知隻是表麵,懶惰才是根源。
早上的小豬仔,晚上的坨坨肉,吃不完的就拿去換酒。
這裡的窮,是地理環境造成的,也是人心造成的。
“那你為什麼不走?”
“我不能讓孩子們長大了,也走他們的老路。”秦鴻霖艱澀的笑了笑,“當初為了讓這些孩子能來上學,我挨家挨戶的上門去求,要是我走了,這裡半數的孩子都會輟學。”
兩人慢慢的走著,出了校門,一直走到懸崖階梯的邊緣,看著下麵錯落的民宅,沉默了許久沒說話。
“這些人已經老了,沒必要再救,讓他們渾渾噩噩的過完這一生吧,但是孩子不行。”
“百年前,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我沒那麼遠大的誌向,隻是想著,不能讓這些孩子也過這樣的日子。”
“他們以後絕大部分的人連高中都讀不上,但是他們識漢字,懂算術,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每天洗澡,穿乾淨的衣服,等他們長大了,就可以離開這裡。”
李萬基想起阿依木身上的衣服。
雖然破舊,甚至還有補丁,但確實乾乾淨淨。
這大概就是秦鴻霖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
“附近這樣的學校多嗎?”
“挺多的,大多數都是差不多的情況。”秦鴻霖語氣沉了下來,“大多數學校都缺老師,很多師弟師妹過來後,寧可放棄回城的福利待遇,也不肯在這裡待下去。”
“你一個月多少錢?”
“工資一千七,補貼五百。”
李萬基沉默著,這點錢還不夠他去大戶人家洗個澡。
“麻煩你個事。”
“什麼?”
“幫忙統計下,整個縣城有多少支教老師,分彆來了多久。”
秦鴻霖愣了下,回過味來,笑道“你這是準備給我們發錢?”
“相信我,我還挺有錢的。”
這句話李萬基說得平靜而懇切。
他受不住這裡的苦,但是並不妨礙他對秦鴻霖這樣的人心懷敬意。
秦鴻霖看著李萬基的臉,心裡冒出一個詞獸麵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