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供銷社的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排極具標誌性的長長的磚混結構的水泥櫃台,
呈型橫亙在中央,將整個屋子切割成內外分明的兩個部分。
櫃台裡麵,是一排排靠牆放置的貨架,左邊是家用日常物品,如火柴、肥皂、尼龍襪子、搪瓷杯、搪瓷盆、鐵皮暖壺、手電筒、布匹、白貓香皂、海鷗洗發膏、護膚的雪花膏……
從外麵看去亂七八糟的擠在一起,也許就連售貨員同誌也未必能馬上準確的找到東西。
比較顯眼的是幾雙塑料涼鞋,儘管現在的氣候穿茅窩子還能把腳凍壞,但它仍是擺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似乎在宣示與眾不同的地位。
還有幾種鉛筆、筆記本、算盤、折疊剪刀等文具,
中間是糧油類,大米、麵粉、粗鹽、雞蛋、爆米花、麥芽糖等等。
還有一部分比較稀缺的,如花生牛軋糖、糖水罐頭、麥乳精等,這些供應的不多,買的也極少,屬於比較奢侈的品種。
貨架下麵還有兩個大缸,裡麵是散裝的醬油和醋,需要自帶容器稱重購買。
右邊堆放的一些化肥、農藥、農具,
最右邊的牆下擺放的都是貴重商品,
一台黑白電視機,一台縫紉機,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全都落滿了灰塵。
沂北供銷社的編製一共有十人,但位於前台的售貨員隻有兩個,一男一女。
兩人都穿著供銷社標配的白襯衣、藍褲子,量布用的直尺插在後衣領,顯得神氣十足。
這兩位也是整個公社的名人,上上下下就沒有不認識他們的。
男售貨員是一個年輕人,名叫趙國強,是公社副書記劉良才的外甥。
小夥子長的細高挑、國子臉、紅臉蛋,一表人才,
此時正隔著櫃台和一個穿著碎花布棉衣的姑娘聊的起勁。
女售貨員年約三十歲左右,名叫溫國紅,丈夫是公社醫院的院長,比她大十歲,
此時正坐在櫃台後麵,懶洋洋的打著瞌睡。
隔著又寬又高的水泥櫃台,個子矮一點的幾乎都看不到裡麵有人。
方信走進來,堆出和善的笑容,輕聲細氣的問道:“請問同誌,現在還有肉嗎?”
沒人搭理他。
趙國強仍是聊的熱火朝天,溫國紅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方信等了一會,隻好又問了一聲。
趙國強對麵的姑娘不耐煩的說道:“你等一下不行嗎?沒看我在買頂針嗎?”
你們聊的是上個月放的電影好不好?
你這是買頂針還是相親啊?
方信不滿的腹誹一句。
不過也不敢表露出來,隻好把目光轉向溫國紅。
用更友好的笑容,更柔和的聲音,把剛才的問題再問了一遍。
等了足足三分鐘,溫國紅終於打個哈欠,慢慢抬起眼皮。
方信一喜,急忙說道:“同誌,辛苦你了,我想買……”
話未說完,從外麵走進來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直接把懷中抱著的不滿一歲的嬰兒往櫃台上一放,
粗聲粗氣的說道:“小溫啊,我買一毛錢的紅糖,一分錢的醋。”
說著就把一個玻璃瓶子遞了過去。
方信忙道:“是我先來的……”
溫國紅微微蹙眉,臉上抹過一絲不耐,站起身來,
看都不看方信一眼,伸手接過瓶子,
勉強擠出一絲笑容:“王大嬸來了。”
說完就轉身走到那兩個大缸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