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聽得心慌,這些宮裡的秘聞,這些對祖宗們的分析,不是史書上幾句話能寫明白的。
這超出了史書記載的範圍,更像是從一個很高的地方,看著大明朝的起起落落。
明神宗朱翊鈞臉都白了,他沒想到太祖爺爺對以前皇帝的對錯,了解得這麼清楚。
這些評價,比他從太傅、史官那聽來的,都更到位,更直接。
他聽著太祖爺爺說弘治、正德的事,心裡越來越不安。
他曉得,下麵就該說他萬曆朝了。
朱元璋話頭一轉,眼神掃過嘉靖、隆慶兩個皇帝,語氣有點複雜。
“嘉靖那小子,聰明是聰明,可惜全用在跟大臣耍心眼上了。”
“幾十年不上朝,信道教,煉丹修仙,把國家大事都丟給嚴嵩那樣的奸臣。”
“要不是後來還有些能乾的臣子頂著,大明的家底差點被他敗光。”
“隆慶當了皇帝,倒知道改錯,用了高拱、陳以勤、張居正這些人,搞了個隆慶新政。”
“可惜,在位時間太短,不然說不定還能讓我大明多撐幾年。”
朱元璋說到這,不說了。
他眼神很尖,直直地盯著明神宗朱翊鈞。
大殿裡一下子沒人出聲。
大家都不敢喘氣,等著太祖怎麼說現在的萬曆皇帝。
張居正的心也提著,他最清楚萬曆皇帝這些年乾了些什麼。
朱翊鈞緊張得手心都是汗,他低著頭,不敢看太祖。
他曉得,自己這些年,是乾了不少糊塗事。
但他還有點想法,希望太祖爺爺看在他年紀小就當皇帝,還算用功的份上,嘴上能饒他。
可朱元璋始終不開口。
朱翊鈞忍不住問道:
“太祖爺爺,孫兒……孫兒當皇帝這些年,自問也算儘力,不敢辜負祖宗基業。”
“還請太祖爺爺……明示一二。”
他剛說完,張居正嚇得差點暈過去。
心裡直冒苦水:皇上這是自投羅網,明明太祖就是想冷他兩眼,他偏偏自己尋上來挨訓。
果然,朱元璋一聽這話,怒勁起來了。
“說你?你個龜孫子,還有膽在這兒讓咱點評你?”
他重重拍了下椅子扶手,站起身,指著朱翊鈞開罵。
“你小子把耳朵豎起來,好好聽著,今天的話我得說透!”
“你剛登基那會兒才十歲,還是個孩子。”
“是誰替你打理朝政,誰替你操心,誰讓國家變得富足強盛?”
“是張居正,是他張先生,絞儘腦汁,日夜操勞,才有你萬曆開局的好光景。”
“可你張居正一去世,就抄了他家,撤了他的官,還差點把墳刨出來!”
“你到底還有沒有良心?這就是你待有功之臣的方法?”
“還有你那個不上朝的毛病,一藏頭就是幾十年,把國家大事都丟給旁人。”
“大臣們想見你就像登天,奏章一堆,你有幾份是瞧過的?”
“邊疆打仗了,國庫沒錢,老百姓日子難過,你躲在宮裡做什麼?”
“煉丹,修道,就為了個長生不老的念頭。”
“你這念頭早歪了,大明落你手裡遲早要出亂子。”
朱元璋聲音加重,壓得朱翊鈞喘不過氣。
朱翊鈞低著頭,臉色難看,話到嘴邊一個字也說不出。
他想辯解,終歸沒抬頭,心裡清楚老祖宗說得都是自己乾過的事。
“孫兒……孫兒認錯了。”
朱翊鈞跪在地上,眼淚直流。
“太祖爺爺消氣,孫兒一定改,朝政以後全力去辦。”
朱元璋見到這種態度,心中怒火淡了些。
雖說混賬,也還有希望。
“哼,認錯就行,再乾錯事,我絕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