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中斷了,與人交談,心神變化思考了彆的事兒,但他依然能回到原本的狀態,這是心神達到了極高的修為。
符牌雕刻完成,一道靈光綻放,開光顯靈,神韻渾然,隨即內斂,神意自然祥和。
看了看時間,不知不覺快到傍晚了,閉目養神,略作休息,吃了兩個水果,換上便裝出去晚練。
快步行走熱身,健步如飛,輕逸如風,來到公園的僻靜處,先練拳術後練劍術。
隨著他踏入了煉氣化神,他的武學境界也逐漸達至化勁。
練武有三重勁:明勁、暗勁、化勁。
明勁是肌肉筋骨之力,暗勁是體內機能的內功,這兩者都容易理解,而化勁就比較複雜了。
各門各派的拳理不同,對於化勁的說法很多,總體而言就是剛柔並濟,出神入化,但具體如何,這就是眾說紛紜。
以他的理解,化勁就是練習神經。
人體的一切運動都是受到神經的控製,而大腦通過神經支配身體,包括了肌肉筋骨和體內機能等等,每一個念頭生出,這就是“出神”,念頭化為神經信號,傳遞給身體,這就是“入化”。
人體的各項能力都是可以練習變強的,例如跑步,普通人跑一百米需要十幾二十秒,通過練習後,跑步速度可以大幅提升。
神經也是同理,通過練習後,可以更好的駕馭自身,從而達到更快、更細微、更精準的動作,甚至控製體內機能,開啟內在的潛能,達到出神入化之境。
而這一切的關鍵,首先是“出神”,先要讓神念變得強大,神念強大之後,出神有力,這是基礎。
所以,武學與道法的境界相通,煉氣化神就是壯大神念。
然後是“入化”,神經控製身體是被動運行,要把被動化為主動,以意念控製身體運動,慢慢的體會其中運勁,逐漸達到念動則身動,這就是化勁的“身隨意動”。
以意念駕馭自身,念頭想有多快,身體動作就有多快,念頭想要多慢,身體動作就有多慢。
一套拳術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三回九轉是一招,隨心所欲。
運勁也一樣,想剛就剛,想柔就柔,這就是剛柔兼濟。
速度、招式、運勁等等,全部練化,這就是化勁。
所以,明勁對應養精固基,暗勁對應煉精化氣,化勁對應煉氣化神。
張凡修練的道家武學,先通神髓,後通筋骨,達至煉氣化神,拳術已然通神,逐漸開始顯現玄妙。
練完了拳術劍術,他接著練習五雷正法。
在內功心法的催動下,全身內外通透,渾身滾燙,皮膚泛紅,汗水流出,熱氣升騰,遇冷凝結為白氣,宛如法力加身。
這段時間的修練,他的進步神速,相比最初時,他身上的出汗變少了,白氣變多了,這表示體內的機能越來越強大。
如果練至大成,汗水會完全消失,直接氣化成白氣。
不過這內功的消耗太大,練了半個小時,渾身大汗淋漓,口渴缺水。
但他沒有喝水,而是練起了一套呼吸吐納法,名曰大蟾功。
喜歡貧道姓張,囂張的張請大家收藏:()貧道姓張,囂張的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