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大人口城池。
第一是清明上河圖裡的繁華汴京,汴梁城,人口多達百萬,當然了,靖康之變後的汴梁城,已經沒有那麼多人。
第二是詩人筆下,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杭州城,靖康之變之前,戶籍人口已達三十五萬。
為躲避戰亂,北方人向南遷移,現如今的杭州城,人口已經超過四十萬。
而大宋第三人口城池,便是這西南重鎮,成都城,靖康之變前戶籍人口二十五萬,而現如今,成都城內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萬。
成都作為巴蜀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樣的地方自然得到大宋朝廷的重視。
有關繁華成都的曆史,也源遠流長。
在戰國時期,秦國攻占成都平原,修建都江堰,既能引水灌溉土地,也能防洪防災,使得這魚米之鄉,成都平原,物產豐富,成為秦國的第一大糧倉,也為秦國日後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三國時期,劉備在這裡建立蜀漢政權,定都此地。
姓葉的穿越者在太原城高呼造反之後,早就將貪婪的目光看向了這邊。
也因為如此,經曆了四個多月長途跋涉的府州軍,來到了西南,對成都虎視眈眈。
泰安二年,四月十二。
年近六旬的崔光景,為成都府路安撫使,兼成都府知府和兵馬都總管。
前日得知府州反賊來到西南,並且已經攻占威州的他,隻覺惶恐不安。
同時令人快馬加鞭,去往汴京。隻希望大軍能早日到來,鎮壓這群府州反賊。
於嘯林三十有六,身材壯碩,英姿颯爽。
即使頂著逃跑的罵名,他還是沒選擇率兵與府州軍硬碰硬,而是暫避鋒芒,退往成都。
不說他隻有五千兵力,就說六萬女真西路軍和二十萬西夏精銳都打不過的府州軍,他於嘯林如何能敵,所以選擇退守成都,無疑是最好的決定。
一名府衙小吏快步走入府衙正堂,府衙正堂裡,知府崔光景與十幾名成都府官員正在商議此間大事,可謂焦頭爛額。
“這群反賊,目標定然是成都,這當如何是好啊?”
“現如今我大宋之局勢,陛下如何還顧得上我們?”
……
小吏來到堂下,眾人見他有事要稟,一時間也停止了交談,紛紛向其矚目。
隻見小吏向堂上的崔光景恭敬稟道:“啟稟大人,於將軍率部到了城下,是否迎進。”
聽聞於嘯林率部前來,崔光景隻覺是雪中送炭,連忙下令:“快快迎進。”
“是,大人。”
小吏應下,小跑著離開了正堂。
作為成都府路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崔光景掌管這一路的兵力,而這一路的兵力,除了成都城內的五千廂軍,最能打的也就隻有於嘯林統領的五千戍邊禁軍了。
府州反賊隨時可能兵臨城下,此時聽聞於嘯林率部來到了城下,自然心喜,畢竟成都多了五千兵力,便多了一份守城的希望。
不過就在這時,下麵坐著的中年通判給崔光景澆了一盆冷水:“大人,就算這於軍使率部前來,這成都怕是也難守啊。”
中年通判此言雖然不好聽,但所有人都覺得不無道理。
畢竟那是一群在西夏攻城掠地,使得西夏天子棄城逃竄的反賊。
從這一點足以證明,府州反賊擅長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