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南岸,白馬城。
宗穎的親率下,七萬宋軍出城了。
沒多久,黃河南岸停靠的幾十艘戰船上,載滿了宋軍將士。
宋軍就此過河了。
一艘戰船上,名為嶽飛的將領站在船頭,遙望著黃河北岸,眼神凝重且堅定。
這一戰,對於如今的大宋而言,隻能勝,不能敗。
黃河北岸的一處位置。
負責在此處駐守的隻有五十多名金兵。
對於黃河,南岸有宋軍組成的防線,但北岸並沒有女真人的防線。
原因是沒這個必要。
女真人甚至希望宋軍過河來上一場正麵較量,而不是依靠著黃河天險進行抵禦。
水戰,對於女真人這個遊牧民族而言,還是不擅長的。
或者說,女真人根本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水師。
當然了,女真人沒有在北岸設立防線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軍不像宋軍那樣有那麼多兵力用於駐守黃河,況且主力軍這時已經去各地圍剿義軍去了。
因而如今的黃河北岸,隻留有少數金兵駐守。
而這些金兵的駐守,自然不是為了守住可能過河的宋朝大軍,隻是為了第一時間知道宋朝大軍可能的舉兵過河罷了。
黃河兩岸的距離有遠有近,宋軍此次選擇的過河之處,兩岸相隔隻有兩裡長。
所以當宋軍的幾十艘戰船自南岸往北岸移動時,負責駐守在北岸的金兵就已經看見了。
當宋軍戰船臨近北岸時,駐守的金兵並沒有想著抵抗,而是騎上了準備好的戰馬,分頭通稟消息去了。
宋軍的突然過河的消息,對於駐守在北岸的這些金兵而言,終究不是一件小事。
是日午時。
太行山的一處山頂,可謂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三萬八字軍將士,每個人臉上都刺上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血字。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在忙活著手裡的事。
樹木被砍伐的聲音傳出,然後是一棵棵大樹的接連倒地,這是三萬八字軍的背水一戰。
樹木倒下,將樹木的主乾砍成了短短的木樁,利於滾落山下,抵禦攻山的金兵。
這種借助地勢的打法,一般用的都是圓石。
但此時的山頂,圓石雖然也有,但太少。
金軍要是攻山,根本就不夠用。
於是乎,王彥就想到了將樹木砍倒,做成木樁替代圓石。
因為此時的所處的位置,最不缺的就是樹木。
到了申時,三萬八字軍所處的這處山頂,由茂密的森林,變成了光禿禿的一片,上萬截短木樁被成堆放在了各處崖邊。
也或許是因為砍伐聲,進山圍剿的金軍很快便尋到了此處,大戰一觸即發。
上萬金兵身著重甲,手握長弓,自山頂下的斜坡發動了攻山。
準備好的木樁,在八字軍將士的投擲下自山頂滾落而下,將攻山的金兵砸倒在地,運氣差的,甚至被當場砸死。
見八字軍早有準備,金軍沒多久便停止了攻山。
選擇撤退,倒也不是攻占不了,隻是想著爭取最低的傷亡,消滅這些該死的義軍罷了。
沒多久,撤退不久的金軍便使用了手段。
一處上山的斜坡處,兩千多名義軍俘虜在金軍的逼迫下踉蹌走在了前麵。
在他們身後,是舉著盾牌,身著重甲的上萬女真步卒,還有彎弓搭箭的數千女真弓箭手。
當然,攻山的並不是全部的女真西路軍主力,加起來也就是兩萬女真步卒,由女真戰神完顏婁室率領。
而其他的,都留在了太行山下的晉城。
畢竟金軍最多的兵種是騎兵,而騎兵根本就上不了太行山。
再說了,想要剿滅一群甲胄都配不齊的太行山義軍,女真戰神完顏婁室的率領下,兩萬女真步卒足矣。
下方,已經五十六歲的女真戰神完顏婁室望著前進的隊伍,神情肅然。
曾經淪為俘虜的他,因為與北地二十個皇室之人交換,重新回到了金國,回到了被府州軍擊潰後,重新組織起來了女真西路軍。
而女真西路軍的重新組織,除了金國對大宋分軍作戰所需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製衡女真東路軍。
之所以製衡,那是因為女真東路軍的統帥是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而完顏宗望的存在,已經隱隱威脅到了金國天子完顏吳乞買的皇位。
這一年的完顏婁室已經算是老了,曾經的他,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南征北戰,那是女真人最為威風赫赫的時期。
也是在當年,他女真創造了滿萬不可敵的軍隊神話。
隻是這樣的軍隊神話,竟然被一個宋朝反賊給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