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彥要繼續與嶽飛說話時,劉光世在幾名將領的跟隨下,朝這邊走了過來。
王彥將搭在嶽飛肩上的手拿了下來,轉身麵對走來的劉光世,拱手道謝:“幸虧劉將軍來得及時,若非如此,我八字軍將士今日將凶多吉少。”
“王將軍言重了,你們在這太行山與金軍鏖戰至今,此番馳援太行山,是我們應該做的。”
劉光世謙遜接話,同樣也朝王彥拱起了手。
兩人曾經在軍中都是廂軍指揮使一職,屬於同級,也都是宗穎最為看重的將領。
相互拱手尊敬,也是正常的。
“劉將軍的臉,還有各位義軍將士的臉,為何都刺上了字?”
劉光世其實早就對這一點充滿了疑惑,隻是一直沒有時間問出來,此時看到了王彥,便也開口問了。
而且對於所有八字軍將士臉上都刻字一事,不隻是劉光世一人疑惑,其他人也疑惑。
王彥聞言,心中有些不好意思,因為這是他保命的一點小手段,也是為了防止八字軍兵變的小手段。
“此事說來話長,待此間事了,我再與劉將軍解釋,當務之急,還是要商議眼下的事。”
劉光世聞言,也不多問。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然後依次坐在了篝火旁,商議起了接下來的事。
沒多久後,五千宋軍將士舉著火把,回到了屍橫遍野的山頂,看到了山頂下方,金軍所處的地方,那裡,也是一堆堆的篝火。
完顏婁室及十幾名女真將領圍坐篝火旁,正在商議著什麼。
“將軍,末將覺得,敵方人多勢眾,我軍此戰傷亡也不小,明日一早,我們應該立即下山,不必與他們在這山上糾纏。”
一名女真千戶說著。
完顏婁室望著身前的篝火,思索著什麼。片刻之後,才開口問道:“我們,還有多少人?”
另一名女真千戶回答:“回將軍,人數還在清點。”
半刻鐘後,一名女真百戶來到了這裡,對完顏婁室稟道:“啟稟將軍,我們隻剩下了不到一萬人。”
聽到這個數字,完顏婁室皺起了眉頭。
實在是有些沒想到,這一仗打下來居然損失了一半多的兵力。
方才山頂上的那場廝殺,也確實夠激烈。
他抬頭望向山頂,山頂邊緣,已經有舉著火把向這邊的守夜宋軍小隊。
“傳本將軍令,連夜下山。”
完顏婁室下達了命令。
“是,將軍。”
篝火旁的十幾個將領起身領命,近萬人的隊伍便忙活起來了。
一根根火把被點燃,金軍便陸續離開了這裡。
山頂上,戒備的宋軍小隊看見了這一幕,那小隊頭目對身邊的一名手下說道:“快去通稟劉將軍,金軍要走了。”
“是。”
那宋卒應下便轉身跑去通稟了。
山頂上的一堆篝火旁,是二十幾個宋軍和八字軍的將領,劉光世和王彥就在其中。
不遠處,舉著火把的宋卒跑到了這,開口稟道:“啟稟將軍,山頂下的金軍似要連夜撤走。”
宋卒稟告的聲音落下,所有將領都將目光放在了劉光世身上,等待著劉光世的開口說話。
劉光世沉思片刻,然後詢問在場將領的意見:“各位覺得,該怎麼辦。”
嶽飛最先開口說道:“將軍,不能就讓金軍就這麼輕易離開。”
有人應和:“對,不能讓他們輕易離開。若非天黑,方才那一仗,我們已經勝了。”
又有一名將領接話:“將軍,下命令吧,我們過河,就是來抗金的。如今金軍要走,我們怎能讓他們輕易離開。”
又有人先後提議追擊金人,劉光世見狀,心中已然有了決定。
但此時他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於是他看向了一旁的王彥:“王將軍意下如何?”
“我八字軍將士自然願一同前往。”王彥回答。
“好。”劉光世說了一個好字,然後下達了軍令,“傳令全軍,除傷者外,所有人連夜追擊金賊。”
劉光世和王彥的命令下,宋軍和八字軍共計三萬五千人,借助這火把的光亮,下了山頂,朝金軍所走的方向跟了過去。
這樣的夜晚,一群人死死跟住一群人其實並不是很難。
因為隻需要看到前方金軍火把亮出來的光,便能知道金軍所處的位置。
同樣的,金軍也能看見後方尾隨的宋軍隊伍。
雙方就這麼一前一後地走著,黑夜下,是數千個用於照亮的火把。
宋軍並沒有準備追上前麵的金軍,然後展開大戰。
想的隻是尾隨其後,待天亮之後再出手。
反正隻要天一亮,自己這邊的兵力明顯多於對方,在這山林之中野戰,勝利的天平終將向自己這邊傾斜。
也不擔心金軍能在一夜之間走出這太行山。
太行山的地勢,八字軍最為熟悉,如今已經是處於山脈深處,一夜的時間,根本就走不出去。
前方,完顏婁室扭頭看向後麵的數千火把,眼中有著濃濃的怒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群宋軍著實麻煩,沒想到一直在後麵跟著。
如今的局麵,他也清楚。
如果拖到天亮,那自己這一萬人想要活著走出太行山估計是不容易了。
於是乎,他做了拚死一戰的決定。
到了一處利於設伏之地,因為完顏婁室的命令,舉著火把的一千士卒依舊往前方走著,而其他人,全部留在了這裡,等待著後方宋軍的到來。
三千女真弓箭手,已然彎弓搭箭。
後方,宋軍和八字軍隊伍的最前方,嶽飛看著前方遠處金軍移動的火把,感覺有些不對,於是皺起了眉頭。
“將軍,末將覺得情況有些不對?”
嶽飛對身邊的劉光世說道。
劉光世聞言,疑惑道:“哪不對?”
王彥這時也感覺到了不對,開口接了話:“感覺……金軍人數變少了。”
劉光世皺眉,望著前方遠處的稀疏火把,覺得沒什麼變化:“你們怎麼看出來的?”
也不怪劉光世看不出來,在場的許多人也覺得沒問題。
實在是雙方離得太遠,實際上隻能看見火把,而火把周圍的人,根本就看不清,或者說是看不見。
加上完顏婁室以防宋軍起疑,讓舉著火把的士卒保持之前的隊形繼續行走,而不是靠攏行走,這樣一來,也就讓宋軍很難察覺到這其中的改變。
而王彥和嶽飛這麼覺得,或許隻是一種直覺,因為兩人也不能肯定。
嶽飛這時說道:“如果金軍就在前方設伏,那便是敵暗我明,後果將不堪設想。”
嶽飛的分析很有道理,眾人心中也同意他的分析。
“那你可有計策?”劉光世下意識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