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西夏大軍在晉王李察哥的率領下,攻破延安,腳步未停,直逼鳳翔府。
鳳翔守將吳玠,領城中三千禁軍頑固死守鳳翔府北門。
西夏大軍五次攻城,皆被擊退。
城牆上,城牆下,已是成千上萬的屍體。
此時的鳳翔府北城牆上,城中將士搬運著城牆上的屍體,也有許多百姓的身影。
其實到了這種外族入侵,危急存亡的時刻,百姓與將士一起守城的情況並不少見。
就像曾經的太原城,麵對女真大軍的攻城,可謂是軍民同心,眾誌成城。
因為大家都清楚,城破所有人都要遭殃。
一處城牆邊上,是四十一歲的中年宋將,和三十二歲的青年宋將。
中年宋將和青年宋將長相有六分相似,神情皆是剛毅地望向城外,那邊,有著西夏士卒的身影。
中年守將名喚吳玠,是這鳳翔府的守將。
而青年宋將,名喚吳璘,是吳玠的親弟弟。
“哥,大乾鎮北軍北上了,沿路城池,皆大開城門,迎接鎮北軍,百姓,也是夾道歡迎。大乾,似乎已經順應民意。而大宋,已經……”
大宋如何?吳璘並沒有說完,因為他還是宋將,身旁的兄長吳玠也還是宋將。
隻不過吳璘沒有說完的話,吳玠又怎會不知。
而且就算吳璘不說,吳玠也知道如今的大宋已經大勢去矣。
之所以這樣覺得,倒也不隻是大乾鎮北軍北上的一路順應民心。
還有大乾東征的順利,江南的淪陷,女真人的過河,以及眼前的西夏大軍來犯。
吳玠不知道的,還有黃河以北,十萬宋軍的戰敗。
這個年月,消息的傳遞始終太慢,太困難,所謂的家書抵萬金也不是沒有道理。
“無論如何?鳳翔,不能成為第二個延安。”
吳玠望著城外遠處的西夏營寨,眼神堅定。
西夏營寨。
帥帳當中,身材魁梧的晉王李察哥身著甲胄,立於帳內。
對於此番的宋金乾三國大戰,他其實持著隔岸觀火的態度。
但西夏朝廷中,支持趁機占領宋地,擴張領土的聲音太大。加上李乾順的旨意,東進侵宋一事便順理成章了。
畢竟如今的大宋,就如同一隻肥羊,可謂任人宰割。
不割上一刀,又如何甘心。
出征之前,李察哥想了想自己心中的顧慮,最終覺得侵宋其實也不是什麼要緊之事,反正又不是侵乾。
如此想著,他也就不反對東進侵宋,而且還奉旨親率西夏大軍前來。
“報……”帳外,西夏傳令兵的聲音傳了進來,“啟稟殿下,前方有消息傳來,四日之前,大乾鎮北軍北上了,而且所過之地,城池大開,百姓夾道歡迎。”
李察哥聞言皺眉:“知不知道鎮北軍的最終目的?”
“回殿下,不知。”
李察哥想了想,然後說道:“傳本王軍令,明日辰時,全力攻城,一定要在鎮北軍來到之前,拿下鳳翔。”
“屬下領命。”
李察哥之所以著急拿下鳳翔府,是因為怕鎮北軍到來,然後搶先占領了鳳翔。
宋軍鎮守的鳳翔府他敢攻打,但大乾所占領的鳳翔府,他李察哥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那個鐵腿水上漂葉凡,連戰馬都追不上,又怎會是個正常人。
再說了,他還有女兒在葉凡手中。
翌日辰時。
鳳翔府南門緩緩打開。
三千鎮北軍騎兵駕馬入城,許多鳳翔百姓紛紛來到長街上,夾道歡迎。
“歡迎大乾鎮北軍……”
“大乾萬歲……葉天子萬歲……”
“乾軍威武……”
……
鳳翔北城門外,西夏大軍列好了攻城陣型。
李察哥拔出馬刀,斜著鳳翔府,下達了攻城的命令:“攻城……”
數萬西夏攻城將士,列隊向鳳翔府壓去。
城牆上,是吳玠吳璘兄弟二人,還有不到三千的守城軍民,如今,已經是軍民各半了。
“全軍聽令,誓死守衛鳳翔……”
吳玠突然舉刀呐喊。
三千守城軍民舉刀呐喊應和:“誓死守衛鳳翔……誓死守衛鳳翔……”
一個傳令兵快速跑上了城牆,激動大喊:“報……大乾鎮北軍數千騎兵,已經自南門入城,朝北門來了……”
對於這個消息的突然到來,城牆上三千軍民大多覺得這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很難擋住西夏大軍的此番全力攻城。
而乾軍來了,守城也就多了很大的勝算。
作為守將的吳玠,心中其實也是這麼想的。
隻不過以他一個宋將的身份,這麼想似乎有些不應該。
於是乎,這個消息到來,並沒有讓城牆上這三千守城軍民表現得多麼興奮,都在儘量壓製心中的興奮。
他們彼此之間也知道,他們隻是不想表達這個興奮的情緒。
因為這樣很奇怪。
他們,可是大宋的將士,不像普通百姓那樣,可以對大乾鎮北軍夾道歡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至少,他們還要看守將吳玠的意思。
“無論如何,先守住鳳翔。”
吳玠大喊,許多人這才反應過來。
西夏大軍的攻城隊伍,靠得越來越近了。
“放箭……”
一聲大喊,數千箭矢飛向城外的西夏攻城隊伍。
與此同時,鳳翔府的長街上,三千鎮北軍騎兵在折彥質的率領下,向北門趕來。
長街兩邊,是紛紛讓出道路的百姓。
北城牆上,因為西夏士卒的前仆後繼,漸漸出現了西夏士卒的身影,而且越來越多。
也就在這時,三千鎮北軍騎兵到了城牆下,看到了城牆上的戰鬥。
三千鎮北軍騎兵二話不說,拿起掛在馬背上的突火槍,跳下了馬,持著突火槍上了城牆。
這是一支每個騎兵都持有一把突火槍的大乾鎮北軍騎兵隊伍,可謂裝備精良。
城牆上,一名西夏士卒持刀揮向一名宋卒。
就在西夏士卒的長刀要落在那個宋卒的身上時,砰的一聲脆響,西夏士卒倒在了地上。
那名宋卒疑惑地朝聲音傳出的方向望去,許多人也都同樣朝那聲音傳出的方向望去。
那邊,鎮北軍士卒已經陸續來到了城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