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浮屠。
是女真重騎的一種。
騎士全身著有重甲,戰馬也是如此。
而浮屠二字,在漢語中是佛塔的意思,鐵浮屠,也就是鐵塔。
在這樣的冷兵器時代,鐵浮屠的存在宛如坦克一般。
防禦力堅固,衝擊力超強。
在這平原之地的沙場,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鐵浮屠,也是金軍最為自豪的兵種。
但鐵浮屠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笨拙,機動性差。
這個缺點此時便被體現得淋漓儘致。
萬餘鐵浮屠,如何也追不上前方的萬餘乾軍先鋒輕騎。
當然了,女真人也不是傻子,並沒有真想用重騎追上乾軍的輕騎。
如此做法,也隻是為了讓乾軍騎兵後撤,直至麵對乾軍主力,雙方對決。
之所以沒有選擇用輕騎對抗輕騎,那是因為有了昨日那場大敗的教訓。
射程超過弓箭的乾軍突火槍,實在是不講武德。
而全身著有重甲的鐵浮屠,防禦力極高,如此遠的距離下,突火槍很難對鐵浮屠造成傷害。
此時的鐵浮屠,便也充當了盾牌的作用。
這便有了此時鐵浮屠追著乾軍騎兵的畫麵。
當然了,之所以說鐵浮屠是盾牌,那是因為在萬餘鐵浮屠後邊,還有四萬女真騎兵,這裡,基本上已經是此次南下的金軍裡,剩餘的所有的騎兵。
縱使如此,女真騎兵的數量之龐大,也可見一斑。
畢竟昨日才剛剛損失了兩萬先鋒騎兵。
下方的平原之地,你進我退。
乾軍先鋒的突然壓近,自然也不是為了與女真大軍正麵對抗。
如果真要正麵對抗,乾軍這萬餘輕騎與女真萬餘鐵浮屠對衝,大概率隻能是送死。
所以乾軍先鋒的突然壓近,然後又往回跑,更多的是引蛇出洞,讓汴梁城免遭金軍的屠戮的同時,也是在向金軍宣戰。
那意思就是,想戰,便跟著來。
雙方也有這樣的默契。
也不玩陰的,畢竟這裡的地勢,不說是平原,也是一個利於觀察突發情況的平坦之地。
這樣的平坦之地,想要設伏也沒多少可能。
完顏宗望其實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就是率大軍進入汴梁城,這樣不僅能搶光這座大宋都城,還能依靠這座堅固的大宋都城抵禦乾軍。
但完顏宗望沒有這樣選,而是選擇了與乾軍對抗。
他是侵略者,而非保衛者。
總不能據城而守。
再說了,他可不想被乾軍圍城。
而且與乾軍的這一仗,遲早都要分個勝負,躲是躲不過去的。
先鋒的對決他們確實輸了,但那隻是因為他們事先不了解乾軍的戰術,不了解一個騎兵配著那樣的突火槍,竟能發揮出那樣不可思議的作用。
與乾軍的這一仗,完顏宗望談不上有太大的信心,但也從未想過放棄。
大宋已經沒了,隻要再贏上這一場,他女真將真正入主中原,乃至於一統天下,這便是他完顏宗望的野心。
鐵浮屠停住了,鐵浮屠身後的四萬女真騎兵也已經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