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嫪毐說的天花亂墜,但是這些趙國勢力的官員想了許久還是拒絕了嫪毐
嫪毐見這些人不合作他也不氣餒,直接就告辭了
之後的這段日子李岩非常認真的寫了一份奏折
等寫好後李岩就去鹹陽宮遞交給了嬴政
李岩的奏折內容就是舉辦科舉製度
嬴政看了李岩寫的奏折眼睛一亮
因為他一直都在苦惱秦國如果忽然少了大量的官員怎麼辦
而李岩所寫的科舉製完全就能搞定這個事
不過嬴政還是讓人去把呂不韋等人喊了過來
等呂不韋,王綰,熊啟等人來了後就把李岩的奏折給他們看了
奏折主要內容就是,現如今秦國官員的選拔都是舉薦
這樣容易導致一方勢力強大,並且誰也不能確定舉薦的人有真才實學
所以以後秦國對於舉薦的人必須進行考核
並且還要在秦國各地開設科考,所有有才華的人都可以經過科考進入朝廷
科考總共分為三步,首先是縣考,其次是郡考,最後就是國考
縣考一年一次,郡考兩年一次,國考三年一次
想要參加郡考就要過了縣考,想要參加國考就要過了郡考
並且每次的名額則是按照各地人員比例來算,不過隻有郡縣是比例算,國考名額則是固定六十人
國考分為甲乙丙三等,甲為上等,乙為中等,丙為下等
每個等級各二十人,其中甲級前三分彆為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待遇與其他人都不相同
並且針對科考的試題李岩也寫明了
對於科考試題是要分開考試
有些人對於天下政務有所看法,自然是考政務方麵的事
有些人喜歡工匠動手,自然是考工匠方麵的事
不能所有人都考一樣,這樣對於很多人都不公平
至於試題方麵,郡縣則是地方負責出題,國考也是朝廷官員出題
並且國考出題的官員在出題期間不得離開出題的屋子
對於所有的考題必須嚴格保密不得任何人透露,一旦有人透露試題隻要發現夷三族
郡縣方麵的試題也需要保密,地方上如果被人發現試題泄密,地方官員從上到下全部受到處罰
並且主要泄密人夷三族
而對於監考方麵也需要嚴格把控,所有的考生都不可作弊,一旦發現作弊,終身不得科考
而監考的考官也不得徇私舞弊,一旦發現夷三族
其實李岩的奏折裡寫了很多很多
這些都是他這些天苦思冥想出來的
此刻呂不韋等人看著李岩的奏折心裡非常的震撼
因為李岩這個做法變相的在給秦國招攬天下人才,不過這科舉製度也極大的動了那些貴族氏族的權力
就這事要讓那些貴族和氏族知道了恐怕不得掀桌子啊
等他們看完把奏折還給嬴政後嬴政就讓他們說說看法
此刻熊啟率先開口說道
“王上此法不行,我秦國曆來都是受貴族氏族的支持,如果我們實行了科舉”
“那麼對於那些貴族和氏族都是沉重的打擊,搞不好那些貴族和氏族會反叛”
熊啟說完王綰接著說道
“王上,若是您一意孤行想要實施這科舉,那我就一頭撞死這裡,以死明誌,我不能看著秦國基業毀在這一代啊”
嬴政此刻有些無語,今日這熊啟和王綰是吃錯藥了是,怎麼這麼大的反應
不過嬴政想了一下詢問呂不韋
“仲父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