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人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議論,眼神裡滿是羨慕和欽佩,既為小夥子多了這麼多肉食高興,也為他釣到這麼大的魚佩服。
作為資深釣魚愛好者,大家都夢想釣到大魚。
若非沒有手機,這場景肯定會被大家爭相拍照發朋友圈。
這時,肖大海已經開始炫耀了。
他接過魚鉤,迫不及待地想抱起魚,卻因用力過猛沒抱穩,魚摔在地上彈跳起來。
李建設提醒他說:
“彆鬨了,趕緊拿桶打水把魚放進去。
這不是你要送給姥爺的嗎?鮮活的魚不是更好?”
肖大海一聽有道理,趕忙去找桶。
旁觀者們雖然羨慕,但也無心參與,因為這兩人開的是車,而且吉普車上掛著軍牌,顯然身份不一般。
再看李建設剛才使用的魚竿,有人試著提了一下,發現非常費勁。
人們記得他之前甩動魚竿時像揮舞木棍一樣輕鬆,那股力量確實讓人驚歎。
人群中有人喊道:
“釣王!這不是之前公園裡的釣王嘛!難怪能釣這麼大一條魚。”
旁邊的人恍然大悟,之前聽說四九城有位釣王,有些人沒見過,心裡還有點不服氣。
如今知道眼前這位就是傳聞中的釣王,無不折服。
這家夥真厲害,四十多斤的魚在水庫就能釣上來,稱他為釣王名副其實。
李建設聽到旁人議論也覺意外,沒想到來到這裡還會遇到認識自己的人。
而肖大海則挺起胸膛,臉上帶著自豪的表情。
他把魚放進桶裡添了些水,眾人讚歎幾句後便各自歸位,畢竟他們也是來釣魚的。
但也有幾個人沒走,站在旁邊想看看能否學到點東西。
李建設看了看自己用的大號漁具,搖了搖頭,把魚竿擱在一旁,拿起另一根小一些的魚竿開始裝餌。
肖大海好奇地問:
“不是說大魚竿才能釣大魚嗎?”
"一條就夠了。
"
"這是特意為周老準備的。
"
"這麼大一條魚,在這水庫至少長了十多年,還是給水裡留點餘地吧。
再說,你看這個魚鉤。
"
"這魚鉤不行了。
"李建設做的魚鉤,是用廢棄的自行車輻條改造的。
剛才釣這條大頭魚,已經讓魚鉤變了形,再遇到這麼大的魚,就難辦了。
李建設的話讓周圍的人,包括肖大海,都覺得有些怪異。
那時候人們還沒這麼多環保概念,可聽李建設的話,總覺得他話裡有種高深莫測的味道。
難怪他是釣王,彆人充其量也就是個釣魚愛好者,精神層次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李建設不管旁人的想法,依然用小魚竿垂釣。
即使魚鉤沒壞,
他也不會再用剛才那個大魚鉤了。
真要釣上十條八條像這樣四五十斤的大魚,不僅震驚四方,對他來說也不是好事。
一二十斤的魚就足夠了。
接著,
圍觀的人們總算見識到了真正的釣王風采。
李建設僅憑一些零碎的小玩意兒,魚卻一條接一條地上鉤。
儘管自稱是小魚,他釣上的魚,最小也有三斤左右,大的能有十多斤。
對其他人而言,這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
對於肖大海來說,
剛才那四十多斤的大魚已讓他印象深刻,接下來這些魚對他而言便顯得平淡無奇,甚至有些乏味了。
大約兩小時後,
另一個桶就滿了。
那是肖大海特意準備的大桶。
除了那條大頭魚外,其餘的魚加起來超過一百斤。
而李建設也抓了幾條大小相近、每條約三斤重的魚,準備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