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境內,錦衣衛的密探們仿若隱匿於暗夜的幽影,悄無聲息地穿梭於市井街巷、山川要塞,將燕國當下的局勢如絲線般細細編織,源源不斷地傳遞出去。這些密報經層層輾轉,最終落定在陳平案頭。陳平深知事態緊急,不敢有半分耽擱,懷揣密信,一路快馬加鞭,徑直奔赴將軍府,將其呈遞給項羽。
項羽展開密信,目光凝重地逐字研讀。隻見信中詳述燕國如今的窘迫:國力衰微,朝堂之上亂象叢生,燕熙膽小怯懦,龜縮於王宮深處,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北部邊境,鮮卑鐵騎頻繁侵擾,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南部受英布大軍嚴密壓製,動彈不得;西部則被劉邦、樊噲的勢力牢牢封堵,毫無退路。燕國恰似一隻被困於絕境的困獸,四麵楚歌,孤立無援。
閱罷密信,項羽心中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豪情。他敏銳地察覺到,此刻正是一舉滅燕、實現華夏統一的絕佳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項羽當機立斷,即刻傳令,命人快馬加鞭,火速召範增、蕭何、張良、韓信來將軍府,共商這改天換地的宏圖大計。
不多時,眾人齊聚將軍府議事大殿。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神色肅穆,皆深知此次議事關係重大。項羽將燕國密信遞與眾人傳閱,而後聲如洪鐘般說道:“諸位,燕國如今局勢危急,孤有意趁此良機揮師北上,一舉滅燕,完成統一大業,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範增率先開口,他輕撫花白胡須,目光深邃如淵:“羽兒,燕國如今內憂外患,看似搖搖欲墜,不堪一擊。然我軍若欲踏平燕國,仍需審慎思量。先論兵力,我軍雖兵強馬壯、士氣高昂,但燕國境內地勢錯綜複雜,北部毗鄰鮮卑之地,山林茂密、溝壑縱橫,若貿然進軍,極易陷入敵軍埋伏。依臣之見,我軍可調動的精銳之師約有二十萬,不妨先遣五萬先鋒軍,挑選熟悉北方地形的勇將率領,先行探路,摸清敵軍虛實,主力部隊隨後穩步跟進。”
韓信微微頷首,起身發表自己的見解:“範老所言在理。依我之策,可從南部英布大軍駐地抽調五萬精銳北上。這五萬兵馬訓練有素,且長期在邊境駐紮,對北方的氣候與環境已有一定適應。他們從南向北推進,可對燕軍形成強大的壓迫之勢,使其首尾難顧。而燕國北部邊境,雖暫無我楚國大軍駐紮,但境內的滅胡軍皆由我楚國錦衣衛暗探建立,已在當地蟄伏許久,對地形和民情了如指掌。可即刻傳令給滅胡軍,命他們全部彙合在北部發起騷擾攻擊,牽製燕軍兵力,擾亂其部署。待英布所率的五萬大軍抵達,與滅胡軍形成南北呼應之勢,如此一來,燕軍必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另外,還需預留三萬兵力作為預備隊,部署在兩國交界的戰略要地,一則可隨時支援前線,二則能應對周邊勢力可能的乾擾。”
蕭何眉頭緊蹙,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兵力固然關鍵,但後勤保障亦不容小覷。燕國路途遙遠,糧草轉運極為艱難。臣建議在靠近燕國邊境之處,廣設糧草補給點,確保前線供應無虞。同時,提前征調民夫,負責糧草運輸,以維持軍隊的持久作戰能力。至於官員任命,待我軍攻克燕國後,可從楚國現有官員中挑選一批富有治理經驗者,先行趕赴燕國各地,穩定局勢,安撫百姓。”
張良略作思忖,徐徐說道:“燕國曆經戰火洗禮,百姓渴望太平已久。我軍占領燕國後,應即刻頒布安民告示,減免賦稅徭役,著力恢複民生。官員任命方麵,除選派楚國官員外,亦當酌情任用燕國本地賢能之士,如此既能收攬民心,又可借助其熟悉當地民情的優勢,更好地治理燕國。此外,對於燕國原有的軍事力量,可進行收編改造,為我所用,壯大我軍實力。”
眾人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將滅燕的各個環節剖析得細致入微。項羽凝神細聽,不時點頭讚許。一番深入探討後,他心中已然有了定數。
項羽猛地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如炬,沉聲道:“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孤意已決,即刻揮師北上,發動滅燕之戰,成就統一大業!範增,你負責統籌全局,精心製定詳細作戰計劃;蕭何,全力籌備後勤保障,務必確保糧草充足;張良,著手謀劃占領燕國後的安民與官員任命事宜;韓信,親自掛帥,統領主力部隊,務必一舉攻克燕國!”
眾人齊聲領命,聲震大殿:“謹遵霸王令!”
隨著這一聲令下,楚國上下頓時忙碌起來。一場關乎燕國命運、影響華夏格局的大戰,就此拉開帷幕,風雲變幻,山河即將改寫。
喜歡重生之項羽崛起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項羽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