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表著開始。
初,預示著起點。
所以,元初之力在蘇博文的理解中,表示著最為本源的力量。
然而混沌之力,同樣是混沌誕生初期,最本源的力量。
那麼,這兩者到底有著何種關係?
蘇博文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元初之力上。
頓時,無比龐大的資訊,瞬間湧進了蘇博文的腦海:
“元初之力:天地初期,誕生混沌的本源力量。
一開始,天與地僅僅是一個概念的存在。
天是什麼?
天就是天,是上天。
地是什麼?
地便是地,是大地。
隻知其意,卻不見其形。
某一刻,天地間,突然誕生出來某種特殊的力量——元初之力。
頓時,上天漸漸顯露出其型態。
一重又一重,重重疊疊。
大地同樣展現出其姿態。
一層又一層,層層相合。
不知過了多久,一重又一重的上天,逐漸演化,化作三十三重天,高踞其上。
不知過了多久,一層又一層的大地,紛紛出現,形成十八層大地,俯臥於下。
至此,天地得其型。
而演化天地所剩餘的元初之力,剩餘下來的不過其中一二。
天高地闊,卻分外的單調。
剩餘的元初之力,便最終演化,化作一顆黝黑色的暗光球體,遊蕩在天地之間。
直到某一天,黝黑色的暗光球體,最終成熟,嘭的一聲,形成了一片混沌,充斥在天地之間,整個天地,頓時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原來,這就是元初之力?
蘇博文欣喜的想著:
混沌本源,不過是混沌誕生之初,所產生的本源力量。
而元初之力不同。
元初之力,則見證了天地的誕生,同樣也是促使混沌誕生的根本性力量。
換句話說,正是元初之力,輔助天地誕生其型,也正是元初之力,一手塑造了混沌。
由此可見,元初之力,可不是一個小小的混沌本源可以比擬的。
元初之力是造物之力,同樣也是毀滅之力,是智慧之光,同樣也是愚昧之氣。
它充滿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這才誕生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關於元初之力的資訊實在太過龐大,蘇博文繼續看下去:
“黝黑色的暗光球體爆炸,其重者,徘徊於混沌的最外層,化作包裹了混沌的厚實膜層,曆經紀元演化,最終形成了守護混沌的混沌之膜。
其輕者,則聚集在混沌內部,化作3001顆生命的種子。
不知多少歲月,第一顆生命的種子誕生,一個獨特型態的意識體,出現在混沌內部。
她是孤單的。
她獨自遊蕩混沌,耗費了無數個紀元,途中或有所得,撿拾到不少絲絲縷縷的元初之力殘留,力量愈加強大。
這無數個紀元中,她也是巧合的搜集齊了其餘三千個生命的種子。
那種源自靈魂的親近感,讓她對於這三千個生命的種子,格外的照拂。
於是,她便利用強大的力量,在混沌的最深處,在混沌與天地相交的某一點,也是曾經她誕生的那裡,構建出一處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接著,便把這三千個生命的種子,按照他們各自的屬性,分門彆類的擺放到適當的地方。
這裡,是整個混沌之膜最為薄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