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利雅得、吉達等城市的街頭,憤怒的民眾走上街頭,高舉標牌,焚燒王室的旗幟,高喊:“推翻暴君!”
“擁立哈裡發!”
與此同時,哈裡發的每日生活也被記者如實記錄並播出——他吃的是普通的麵餅,喝的是未經濾過的清水,住的是禁寺旁一間簡陋的石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沙特王室揮金如土的生活:豪宅林立,跑車成群,酒池肉林的宴會夜夜笙歌。
這種反差早已在民間積蓄了無儘的不滿,如今在哈裡發的感召下徹底爆發。
禁寺內,哈裡發站在高台上,麵對聚集的數萬穆民。他的紫色眼眸掃過人群,聲音低沉卻充滿力量:“沙特王室背棄真主的教誨,壓迫人民,揮霍財富,他們的暴行已不能容忍。我呼籲你們,與我一起反抗這腐朽的統治,讓這片土地重歸正義與信仰!”
此言如同烈火,點燃了整個沙特阿拉伯。軍隊中剩餘的信徒士兵率先響應,聯合民眾衝擊王室的軍事據點。
利雅得的街頭,坦克被憤怒的人群堵塞,士兵們撕下王室的徽章,換上綠色的伊斯蘭旗幟。
吉達的港口,工人罷工焚燒王室所有的貨船,濃煙衝天。
麥加的禁寺外,信徒們手持木棒與石塊,與王室衛隊展開激烈對抗。
哈裡發站在禁寺的高台上,凝視著遠處的火光與濃煙。他的身影被夕陽映襯得無比高大,身後是無數高舉雙手的穆民。
他們發誓要燃儘這個舊世界,用鮮血與烈火為哈裡發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度。
消息傳回沙漠深處的尤裡基地車,異教站在指揮台前,注視著屏幕上的混亂景象,嘴角微微上揚。
沙特阿拉伯的內戰如同一顆重磅炸彈,震動了整個伊斯蘭世界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
隨著哈裡發的軍隊席卷全國,消息如狂風般傳遍四方,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反響。
在伊斯蘭世界內部,一些國家被宗教狂熱的民意裹挾,紛紛表達對哈裡發的支持。
伊朗的什葉派領袖罕見地公開聲明:“哈裡發的崛起是真主的旨意,他彌合了教派分裂,值得我們認可。”
巴基斯坦的宗教團體走上街頭,高呼“哈裡發是伊斯蘭複興的希望”,並敦促政府承認其合法性。
甚至連印尼這樣相對溫和的伊斯蘭國家,也因民間壓力而發表聲明,表示“尊重沙特人民的意願”,間接為哈裡發的統治背書。
然而,並非所有伊斯蘭國家都站在哈裡發一邊。世俗派勢力強大的國家對此表現出明顯的警惕甚至敵意。
土耳其的政府公開呼籲“保持克製”,警告哈裡發的宗教擴張可能威脅地區穩定。
埃及的世俗政權則更進一步,總統穆巴拉克通過電視講話譴責哈裡發為“煽動者”,稱其“試圖將中東拖入黑暗時代”,並暗中加強與沙特王室殘餘勢力的聯係,試圖遏製哈裡發的崛起。
這些分裂的立場讓伊斯蘭世界內部的裂痕更加明顯,一場更大的風暴似乎正在醞釀。
在沙特阿拉伯國內,哈裡發的軍隊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從利雅得到吉達,從麥加到東部油田,王室的軍事據點接連失守。
無數王室成員驚慌失措,有的連夜乘私人飛機逃往歐洲,帶著金銀珠寶倉皇出逃;有的則被憤怒的民眾和倒戈的士兵抓捕,押至街頭接受審判。
哈裡發並未急於報複,而是下令將王室掠奪的巨額財富收歸國有,投入國家建設與民生補貼。
他親自監督分配,每戶貧困家庭收到糧食與現金援助,學校與醫院的建設也在各地迅速鋪開。
這一舉措讓他的聲望達到頂峰,普通民眾將他視為“真主的恩賜”,甚至有人在家中懸掛他的畫像,日夜祈禱。
與此同時,沙特內戰的餘波迅速波及國際社會。一名美國cia特工站在利雅得街頭,凝視著遠處燃燒的王室宮殿,耳機中傳來急促的呼吸聲。
他壓低聲音,向遠在華盛頓的上級彙報:“長官,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糟糕。中東出現了一位強大的政教合一領袖,他輕易擊敗了我們的盟友沙特王室。
這還不是最壞的消息——他的影響力正在擴散,可能席卷整個伊斯蘭世界。我們的代言人以色列恐怕會陷入重重圍困,石油供應鏈也可能受到威脅。如果他繼續擴張,我們在中東的戰略布局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電話那頭沉默良久,隻傳來上級低沉的指令:“繼續監視,搜集一切情報,我們必須找到他的弱點。”
俄羅斯的情報部門同樣被這一變局驚得坐立不安。克格勃的繼承者們在莫斯科的辦公室內徹夜分析情報,一份絕密報告被緊急送往克裡姆林宮。
報告指出:“這位哈裡發的影響力可能擴散至中亞五國。蘇聯解體不過數月,這五個國家內部的伊斯蘭勢力本就蠢蠢欲動,若哈裡發的宗教號召滲透進來,俄羅斯視為內花園的中亞地區將麵臨失控風險。
哈薩克斯坦、烏茲彆克斯坦的宗教團體已開始討論哈裡發的合法性,我們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多米諾骨牌效應。”
俄方高層迅速召開會議,決定加強對中亞邊境的監控,同時暗中支持世俗派勢力,以對抗哈裡發的潛在威脅。
沙特的烈火仍在燃燒,而這場風暴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中東的沙漠,悄然改變了世界的權力版圖。
喜歡我在印度玩紅警請大家收藏:()我在印度玩紅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