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下旬,馬哈拉施特拉邦邊境的納西克火車站被夜色籠罩,空氣中彌漫著濕冷的寒意,夾雜著泥土的腥味和淡淡的硝煙氣息。
遠處的金屬圍牆在黑暗中若隱若現,宛如一頭沉睡的巨獸,表麵反射著營地篝火的微光,散發著冷冽而不可撼動的威壓。拉梅什·辛格中將站在一輛滿是灰塵的指揮車旁,軍靴踩在龜裂的地麵上,發出低沉的“啪嗒”聲。
他的軍服被汗水浸透,領口敞開,露出被曬得黝黑的脖頸,額頭青筋微微跳動,目光死死鎖定那道圍牆,眼中夾雜著憤怒與不安。
白天的試探性進攻以慘敗告終。第9機械化師的一個坦克連與一個步兵營在圍牆前的交叉火力下被打得七零八落。60機槍的子彈如暴雨般傾瀉,迫使t72坦克停滯,履帶與炮塔連接處濺起火花;一發穿甲彈精準擊中一輛bp2步兵戰車,爆炸的火光衝天而起,碎片四散,車內的七名士兵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步兵營的十幾名士兵倒在血泊中,鮮血染紅了泥土,殘部拖著傷員倉皇撤回,留下一地彈殼與燒焦的裝備。
拉梅什站在500米外的指揮車頂,親眼目睹了這一幕,手中的望遠鏡緩緩滑落,“啪”地摔在地上,鏡片裂成兩半。
更糟糕的是,他試圖繞過圍牆的迂回計劃同樣泡湯。下午,他命令第9機械化師的裝甲部隊從圍牆東側的鬆軟土地推進,試圖避開正麵火力,尋找突破口。
地麵看似平坦,長滿了稀疏的野草,偶爾點綴著幾叢灌木,像是天然的掩護。十輛t72坦克轟鳴著駛出,履帶碾過泥土,揚起滾滾塵土,炮塔微微轉動,搜索潛在威脅。
坦克連長站在領頭車的炮塔上,頭戴耳麥,低聲指揮:“保持隊形,間隔30米,注意地形。”
士兵們緊握操縱杆,汗水順著額頭滑進眼睛,車內的空氣悶熱得像蒸籠。
然而,危機悄然降臨。領頭坦克剛駛出400米,車體突然一震,儀表盤發出刺耳的“滋滋”聲,屏幕閃爍幾下後徹底黑屏,引擎驟停,車體猛地沉入泥土,像被無形的手拽住。
緊接著,第二輛、第三輛坦克接連趴窩,炮塔停止轉動,通訊器傳來一陣雜音後徹底失聯。
裝甲兵們驚慌失措,推開艙蓋爬出坦克,靴子踩在鬆軟的泥土上,四處查看,卻一無所獲。
坦克連長滿臉油汙,扯著嗓子喊:“怎麼回事?誰來告訴我!”
一名年輕的炮手蹲下身,徒手在泥土中挖掘,挖出一塊燒焦的金屬碎片,邊緣還冒著微弱的電弧。他愣住了,喃喃道:“這……這是地雷?”
參謀長趕到現場,接過碎片,臉色驟變。他快步跑到拉梅什身旁,低聲報告:“中將,是ep地雷!電磁脈衝燒毀了坦克的電子係統,導航、火控、通訊,全廢了!”
p地雷的存在讓他的裝甲部隊形同擺設,t72的厚重裝甲在這種隱形殺器麵前毫無用武之地。
他咬緊牙關,強壓怒火,下令:“炸毀拋錨的坦克,部隊撤回胡布立城外,分三處駐紮休整,明天再議!”
工兵們拖著沉重的步伐,點燃炸藥。夜空中,爆炸的火光接連亮起,癱瘓的坦克化為一堆扭曲的廢鐵,濃煙滾滾升騰,散發著刺鼻的焦臭。
士兵們低頭沉默,汗水混合著泥土,順著臉頰滑落,靴子踩在碎石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部隊撤向胡布立城外,分成三個營地:第9機械化師的主力駐紮在城東北的鐵路線旁,坦克與步兵戰車排列在空地上,炮口朝外,篝火映照著士兵疲憊的麵孔;
第22步兵師一分為二,一部駐紮在城南的廢棄廠房區,帳篷歪斜地立在破敗的混凝土地麵上,周圍堆滿生鏽的鐵桶;
另一部在城西的農田邊,帳篷被臨時紮在泥濘的田埂上,散發著稻草與濕土的味道。
東北營地是拉梅什的指揮核心,帳篷密集,指揮車停在中央,周圍是t72坦克與bp2步兵戰車的防禦圈。
士兵們圍著篝火,啃著乾硬的餅乾,餅乾屑沾在嘴角,嚼起來像砂礫般粗糙。有人低聲咒罵:“這仗打得窩囊,連敵人的臉都沒見著,就折了十幾號人!”
另一人吐了口唾沫,嘀咕道:“那圍牆跟碉堡,簡直不像人建的!瓦德瓦哪來的這種東西?”
軍官們忙著清點傷員和裝備,一名少尉提著油燈,借著昏黃的光亮記錄彈藥消耗,紙張被汗水浸濕,字跡模糊。
城南與城西的營地稍顯鬆散,哨兵倚著步槍打盹,巡邏隊在田間小路上晃悠,靴子踩得泥漿四濺,敷衍了事。
三個營地雖提高了防禦力,卻讓指揮鏈更為脆弱,通訊靠老舊的無線電,信號時斷時續。
夜色漸深,胡布立城外的營地陷入死寂,隻有篝火的劈啪聲與遠處野狗的低吠。東北營地的篝火燃得正旺,火光映照著士兵們的臉龐,有人裹著薄毯蜷縮在帳篷邊,有人低頭擦拭步槍,槍油的味道混雜在空氣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他們未曾察覺,一道幽靈般的身影正悄然逼近。鮑裡斯,蘇軍菁英戰鬥兵,身披黑色作戰服,臉上塗著迷彩油彩,動作輕盈如暗夜中的獵豹。
他匍匐在東北營地外的草叢中,膝蓋陷入濕冷的泥土,氣息平穩得幾乎聽不見。手中的ak突擊步槍裝載紅外定位儀,槍口穩穩對準營地,紅外鏡頭中,篝火的熱量與士兵的輪廓清晰可見。他冷峻的眼神如刀鋒,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
鮑裡斯調整姿勢,避開一根枯枝,低聲按下通訊器,語氣冰冷如霜:“東北營地鎖定,坐標已發送,隨時可以動手。”
幾十公裡外的指揮陣地上,維拉迪摩將軍站在一輛指揮車旁,夜風吹動他的衣服,衣角微微擺動,身後是連綿的荒野,月光灑在枯黃的草地上,泛著幽冷的白光。
他身材高大,臉龐棱角分明,鼻梁高挺,眼中透著一股不屑與自信。在他看來,印度軍隊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連像樣的抵抗都組織不起,根本不配讓他坐鎮後方。他選擇親赴前線,親自指揮這場碾壓之戰,感受戰場的脈動。
身後,布拉提諾火箭車的車隊緩緩駛來,沉重的履帶碾過地麵,發出低沉的轟鳴,震得小石子微微跳動。
十餘輛火箭車整齊排列,車體塗著蘇軍標誌性的暗綠色迷彩,巨大的火箭彈支架在夜色中顯得猙獰而致命,每輛車上裝載的凝固汽油火箭彈在月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動員兵們穿著軍服,動作熟練地調試設備,檢查彈藥,手指在控製麵板上飛快操作,屏幕上跳動的數字映照著他們的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