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裡的軍用機場沐浴在正午的烈日下,跑道在高溫下泛著熱浪,機庫的鐵門緊閉,幾架米格戰機停在停機坪上,機身被陽光烤得滾燙。
機場外圍,防空炮台的炮管高高昂起,雷達站的殘骸還在遠方冒著濃煙,空氣中彌漫著焦土與燃油的刺鼻氣味。
指揮樓的了望台上,值班軍官緊握望遠鏡,額頭滲汗,目光死死掃視天空,試圖捕捉任何異常的影子。然而,天空湛藍,隻有幾片薄雲飄浮,平靜得令人不安。
突然,兩道尖銳的呼嘯聲撕裂了寧靜,兩架入侵者戰機從低空猛然竄出,機身在陽光下閃著冷光,宛如掠食的猛禽。
它們的機翼下,空對地導彈的掛架已調整至發射位置,導彈尾部的製導係統發出微弱的紅光。
機場的防空警報尚未響起,入侵者戰機的長機飛行員冷冷按下發射按鈕,四枚空對地導彈脫離掛架,拖著熾熱的尾焰,直撲目標。
第一枚導彈精準命中一座機庫,巨響震天,鋼筋混凝土的牆體瞬間崩裂,火球騰空而起,吞噬了庫內的兩架米格21。爆炸的衝擊波掀翻了地勤拖車,碎片與烈焰四濺,濃煙滾滾。
第二枚導彈擊中指揮樓側翼,玻璃窗炸成齏粉,樓體劇烈晃動,了望台上的軍官被氣浪掀翻,摔得頭破血流。
第三枚與第四枚導彈接連炸毀跑道旁的油庫與彈藥堆,火光衝天,爆炸聲連成一片,震得地麵顫抖。機場陷入一片火海,警報姍姍來遲,尖嘯聲在廢墟間回蕩。
入侵者戰機完成打擊後,猛地拉升,引擎噴出藍色尾焰,機身在陽光下劃出一道弧線,迅速脫離戰場。
防空炮台終於開火,高射炮的轟鳴遲來而無力,炮彈在空中炸開,徒勞地追逐早已消失的敵機。機場上空,濃煙遮天蔽日,地勤人員在火海中驚惶失措,有人拖著傷員撤退,有人試圖撲滅烈焰,但爆炸的餘波讓一切努力顯得徒勞。
與此同時,新德裡的街頭已陷入混亂。白天的天空清澈,市民們親眼目睹了空中的慘劇——米格戰機如折翼的鳥兒墜落,火光在遠方的雷達站與軍用機場接連綻放,爆炸的轟鳴即使在城區也能隱約聽見。
市場裡,商販們停下吆喝,呆呆地仰望天空;路邊茶肆的老板忘了給客人找零,手中的茶壺滑落摔碎;學生們擠在教室窗邊,指著遠方的黑煙竊竊私語。
恐懼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傳播,燃燒的戰機殘骸、被炸毀的機場、驚慌失措的士兵,無一不在刺痛著每個人的神經。
“瓦德瓦的飛機!他們打到新德裡了!”
一名出租車司機猛踩刹車,驚恐地對乘客喊道。他的話像點燃了火藥桶,街頭的人群開始騷動。有人丟下手裡的菜籃,拔腿就跑;有人擠上擁擠的公交車,試圖逃離城區;還有人站在路邊,舉著相機拍攝天空,嘴裡咒罵著政府的無能。
寬闊的康諾特廣場上,車流堵塞,喇叭聲此起彼伏,行人推搡著湧向地鐵站,空氣中彌漫著汗水與恐慌的氣息。
在城市邊緣,通往鄉下的公路已被逃難的人群擠滿。破舊的摩托車載著一家老小,行李捆得搖搖欲墜;卡車上堆滿家具與雜物,車頂還擠著幾名年輕人;甚至有老人推著獨輪車,顫巍巍地跟在隊伍後。
人們低頭趕路,臉上寫滿驚惶,孩子們的哭聲與大人的咒罵交織,塵土被車輪卷起,遮蔽了遠方的地平線。
原本,戰爭對新德裡的市民來說隻是報紙上的標題,是南方的遙遠傳聞,但現在,火光與硝煙近在咫尺,死亡的陰影如烏雲般壓頂,讓每個人都感到窒息。
一名中年婦女拖著兩個孩子,擠在人群中,淚水模糊了她的視線。她低聲呢喃:“我們以為仗打不到這兒……可現在……”
她沒說完,哽咽著抱緊了孩子。
旁邊的老人歎了口氣,拄著拐杖,低聲道:“瓦德瓦……這小子要把整個國家都拖進火裡。”
城區內,政府大樓前的衛兵加緊巡邏,刺刀在陽光下閃著寒光,但他們的眼神也透著不安。總理官邸的窗簾緊閉,會議室裡,官員們爭吵不休,指責聲與拍桌聲此起彼伏。
街頭巷尾,謠言四起——有人說瓦德瓦的軍隊已在百公裡外集結,有人說外國雇傭兵正空降北方,還有人說新德裡很快會被圍城。恐慌如潮水,席卷了每一條街道,每一顆心臟。
天空漸漸暗下,軍用機場的火光仍在燃燒,濃煙在夕陽中染成血紅。入侵者戰機早已消失在雲層儘頭,留下的隻有廢墟與絕望。新德裡的市民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餘波隨時可能將他們碾得粉碎,死無葬身之地。
隨著新德裡街頭的恐慌如野火般蔓延,總理府的鐵門後傳出一紙聲明,試圖穩住搖搖欲墜的民心。
聲明通過電台與電視播出,總理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公民們,北方軍團已在我國最傑出的陸軍將領指揮下開始南下。他們將以雷霆之勢剿滅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叛亂,恢複國家的和平與秩序。我向每一位印度公民保證,你們的安全是政府的首要責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