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清晨,地中海的“羅斯福”號航母指揮室內,空氣凝重得仿佛能擠出水來。
艦隊司令詹姆斯·卡特上將站在全息戰術屏前,臉色如暴風雨前的烏雲,鐵青中透著疲憊。
桌上散亂的文件堆疊如山,夾雜著皺巴巴的損失報告與衛星圖像。戰術屏上,紅點標記著受損的艦船與基地:三艘護衛艦——“諾曼底”號巡洋艦與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被v3導彈重創,艦體冒著濃煙,甲板上滿是扭曲的鋼板。
約旦安曼空軍基地與土耳其因吉爾利克基地的跑道被炸成碎片,12架f15e與fa18戰機化作沙漠中的焦黑殘骸。
綠點代表的可用戰力明顯稀疏,像是被風暴肆虐後的殘枝敗葉。
卡特的眼中布滿血絲,雙手緊握,指關節因用力過度而泛白,骨節“哢哢”作響。他盯著屏幕上的損失數據,低聲咒罵:“該死的哈裡發……他們的防空係統和導彈到底從哪裡來的?”
他的聲音沙啞,帶著一絲掩不住的憤怒與無力。身旁的情報官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製服下的襯衫被汗水浸濕,聲音低沉而謹慎:“上將,初步分析顯示,聯盟的防空導彈與導彈車可能是蘇聯解體後遺留的先進技術,極有可能通過其他國家或黑市渠道流入。我們的情報完全低估了他們的反製能力。”
卡特的目光如刀般掃過她,眼中閃過一絲不耐,低吼道:“低估?我們損失了三艘艦船、一個中隊的戰機,還有兩個基地的起飛能力!五角大樓現在要我怎麼向總統交代?”
指揮室內,參謀人員的聲音低沉而急促,敲擊鍵盤的“嗒嗒”聲與空調的低鳴交織,空氣中彌漫著汗水、咖啡與電子設備散發的淡淡臭氧味。
戰術屏旁,一名年輕的中尉低聲對同事嘀咕:“聯盟的電磁脈衝站和防空火力……這根本不是我們預想的烏合之眾。”
卡特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危險而沉重的念頭:是否要派遣登陸部隊,直接攻入大伊斯蘭聯盟的領土?
沙特阿拉伯的吉達港、伊朗的布什爾港、伊拉克的巴士拉——這些戰略要地是聯盟的經濟與軍事命脈,若能快速占領,或許能迫使哈裡發屈服,挽回美國的顏麵。
然而,登陸作戰的風險如一座大山壓在卡特心頭。
聯盟的轟鳴防空導彈係統讓空中掩護變得脆弱,v3導彈的遠程打擊能力威脅著艦隊與後勤基地,地麵部隊一旦登陸,可能陷入城市巷戰或沙漠遊擊戰的泥潭,重演越南戰爭的噩夢。
他揉了揉太陽穴,額頭的皺紋深如刀刻,低聲自語:“登陸……我們還有多少勝算?”
他的目光掃過戰術屏,屏幕上聯盟領土的綠點——防空陣地與導彈基地——如星辰般密集,散發著無聲的威脅。
卡特深知,這個決定超出了他的權限與判斷範圍。他不是一個喜歡推卸責任的人,但登陸作戰的後果可能影響整個中東局勢,甚至美國的全球霸權。
他拿起桌上的加密衛星電話,撥通了五角大樓的作戰指揮中心,聲音低沉而堅定:“這裡是卡特,我需要立即與國防部長和參聯會通話。登陸作戰的可行性必須由華盛頓評估。”
電話那頭,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科林·鮑威爾的聲音冷峻而沉穩:“卡特,你的損失報告我已經看過了。情況比預想的糟糕,但我們不能後退。華盛頓正在召開緊急會議,兩個小時內給你答複。”
華盛頓特區,五角大樓e環深處的戰情室,燈光刺眼,氣氛如繃緊的弓弦。
國防部長理查德·切尼坐在長桌首席,麵前堆滿厚厚的文件夾:情報簡報、衛星圖像、艦隊損失評估。他的黑色西裝微微皺褶,領帶鬆垮,眼神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長桌兩側,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們、中央情報局的分析主管、國會議員的特彆顧問團,以及白宮的國家安全顧問,個個神色凝重。
牆上的巨型屏幕顯示著大伊斯蘭聯盟的領土輪廓,紅點標記著美軍的損失位置,綠點密布著聯盟的防空陣地、導彈基地與電磁脈衝站。
屏幕一角,麥加禁寺的衛星圖像清晰可見,提醒著所有人這場戰爭的宗教與政治敏感性。
切尼敲了敲桌子,聲音低沉而有力:“先生們,哈裡發的聖戰宣言已經讓全世界盯著我們。美國在聯合國公開宣稱要打擊大伊斯蘭聯盟,全球媒體24小時滾動報道我們的航母部署。
現在,我們損失了三艘艦船、十幾架戰機,兩個基地的跑道被炸毀。如果我們就此撤退,全球會怎麼看我們?
毛熊的殘餘勢力、兔子的觀望者、甚至我們的北約盟友,都會認為美國軟弱可欺!”
他的目光掃過會議桌,停留在一名國會議員身上,“哈裡發會成為中東的英雄,美國的威信將一落千丈!”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代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皺眉插話,聲音帶著一絲猶豫:“部長先生,我同意撤退不可接受,但登陸作戰的風險太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聯盟的防空係統超乎預期,而且導彈的射程覆蓋了我們的艦隊和基地。地麵部隊一旦登陸,可能陷入巷戰,甚至重演越南的噩夢。”
切尼冷冷一笑,身體前傾,雙手撐在桌上:“參議員,越南是20年前的教訓,我們現在是世界霸主!騎虎難下,這口氣我們不能咽下去!
如果我們連登陸部隊都不派就灰溜溜撤退,哈裡發會拿著我們的失敗在全世界炫耀,美國的盟友會開始尋找新的靠山!”
“我們需要中東的石油來維持我們的霸權!”
會議室內的爭論持續了近兩小時,三場短促而激烈的討論後,切尼的強硬態度占據上風。
中央情報局的分析主管提供了最新情報,指出聯盟的地麵部隊雖然數量龐大,但訓練與裝備參差不齊,難以應對美軍的裝甲突襲。
參聯會的將軍們則強調,快速占領吉達港與布什爾港,能切斷聯盟的油氣運輸與軍事補給,迫使哈裡發談判。
白宮顧問團警告,國內民意已經因損失而動搖,陣亡的士兵家屬已經開始上街遊行,若不采取強硬行動,總統的支持率可能進一步下滑。
最終,切尼親自簽署了作戰命令,通過加密頻道傳達到卡特:“繼續執行‘沙漠雷霆’計劃,立即準備登陸作戰。
空軍與導彈為地麵部隊清場,目標是沙特西部的吉達港與伊朗南部的布什爾港。國會已授權緊急撥款,失敗不是選項。”
命令的副本同時發往白宮與國務院,n與《紐約時報》的記者已在五角大樓外守候,嗅到了大戰即將來臨的氣息。
8月5日中午,“羅斯福”號指揮室內,卡特放下衛星電話,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
他站在全息戰術屏前,注視著閃爍的光點,他轉過身,麵對參謀團隊,聲音洪亮而堅定,帶著一絲咬牙切齒的怒意:“通知所有單位,立即準備第二波空襲與導彈打擊,為登陸部隊清場!聯係波斯灣登陸艦群的陸軍與海軍陸戰隊,48小時內進入作戰狀態!讓我們狠狠給這個哈裡發一記左勾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