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鯤鵬號當前高度,海拔二十萬米。”
“準備進行軌道投放。”
在龍國領空之上,二十萬米的超高空中。
鯤鵬號靜靜地懸浮著。
二十萬米的高空,空氣非常稀薄。
對於依賴空氣動力的傳統飛行器來說,這裡就是“飛行禁區”。
但鯤鵬號不一樣,它能輕鬆應對這種環境。
鯤鵬號配備了獨立的空氣循環係統,不用依賴外界空氣,能維持艙內氣壓穩定。
在鯤鵬號底部外側,有一個艙室,是江軒宇測試“高軌道投放”的實驗室。
類似的艙室,鯤鵬號上還有不少。
鯤鵬號的載重可達四百萬噸,目前連五十萬噸的載荷都沒達到。
大部分空間,都空著。
這並不是江軒宇設計“浪費”,而是另有深意。
鯤鵬號作為龍國唯一的“空天母艦”,除了作戰、威懾,還有一個重要功能。
它是“空中實驗平台”。
如果有新戰機、新設備,都能在鯤鵬號上做實驗。
二十萬米高空的實驗平台,彆國想都彆想擁有。
殲機甲的“軌道空降”,是鯤鵬號的第一個“實驗項目”。
“電磁彈射裝置怎麼樣了?”
江軒宇開口詢問。
“報告,電磁彈射裝置運行良好,隨時可以發射。”
江軒宇點了點頭。
“準備發射。”
說著,江軒宇望向實驗室一側的機庫。
機庫和控製室之間,有一堵牆。
透過牆上的玻璃,能看到殲機甲的情況。
此刻,殲機甲被裝在一個圓柱形的艙室裡。
這個看起來像導彈艙室的地方,就是殲機甲的“軌道空降艙”。
空降艙上安裝了推進器,作用可不一般。
這次軌道投放,“導彈”是空降艙,“彈頭”則是殲機甲。
收回目光,江軒宇看向麵前的操作台。
“發射。”
說著,江軒宇按下了操作台上的發射按鈕。
同一時間。
一道看不見的“磁場”,在空降艙尾部生成。
空降艙的發射,依靠的是電磁彈射,和鯤鵬號上其他戰機的發射方式一樣。
經過電磁彈射後,啟動推進器修正軌跡,飛向目標地點。
短暫加速後。
空降艙以三十馬赫的速度,從鯤鵬號射出。
三十馬赫的極速,比火箭的飛行速度還要快。
這就是軌道空降的優勢,也是殲機甲能實現“全球部署”的基礎。
這麼快的速度,空降艙會承受極大的過載。
好在殲機甲沒有駕駛員,不用操心駕駛員的壓力問題。
“報告,空降艙已發射。”
“雷達觀測到,正按照預定軌跡飛行。”
技術員彙報。
江軒宇盯著雷達上,空降艙的飛行軌跡,沒有吭聲。
目前發射高度、速度都沒問題。
就看最後一步——能不能成功空降。
要是空降成功,殲機甲能投入作戰,這次實驗就算成功了。
這次發射角度不高,落點還在龍國境內。
看了一會兒飛行軌跡,江軒宇轉身,走到角落的“思維同步艙”旁邊。
打開艙門,江軒宇走了進去。
殲機甲作戰依靠“思維同步”,從這個艙裡,能清楚地看到殲機甲的情況。
用它來收集數據,再合適不過了。
關上艙門,江軒宇閉上了眼睛。
視野瞬間發生了改變。
眼前的畫麵,變成了一處特殊空間的內部。
江軒宇知道,這就是空降艙的內部。
“機體狀態。”
江軒宇在心裡默念。
【機體完整度:100】
【當前高度:米。】
【當前速度:29馬赫。】
【預計三分鐘後抵達目標地點】
江軒宇眼前,浮現出顯示殲機甲狀態的“光幕”。
在空降艙裡時,殲機甲主控和空降艙“連接”在一起。
所以空降艙的數據,能同步到這裡。
殲機甲的目標地點,是龍國無人區的戈壁灘。
為了這次實驗,原本無人的戈壁灘,來了一支“數據收集部隊”。
專門負責接應、回收殲機甲,還從外部收集數據。
從地麵往上看。
能看見一顆“流星”,正從高空往地麵墜落。
距離地麵還有五千米時。
這道“流星”開始減速。
空降艙頭部的推進器啟動,尾部的推進器關閉。
減速是必要的流程。
以三十馬赫的速度砸向地麵,那不是“空降”。
而是“投彈”。
空降艙減速時,自身也在慢慢解體。
長時間的飛行,讓空降艙受到了不可逆的損傷。
當空降艙落到離地麵三百米處時。
空降艙“轟”地爆出火光。
徹底解體了。
這最後的爆炸,卸掉了大部分速度。
好讓艙裡的殲機甲,能成功降落。
一聲巨響後,殲機甲穩穩地落在了地麵上。
思維同步艙裡的江軒宇,也看到了殲機甲此時的狀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