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難既然來了。
那就勇敢麵對,想辦法解決。
一味逃避非但不能免災,還會死的更快,更沒有尊嚴。
於是乎,他們的目光不由自主都投向東土。
東土人被虛神做了標記。
哪怕不清楚虛神給東土做標記的原因,他們也明白,東土這塊地方和這地方上生活的人,對虛神一定有極為特彆的意義。
神明大佬的想法跟釋門不謀而合。
掌控了東土,就有了求助虛神籌碼。
將東土握在手中後,如果虛神一意孤行,要將所有神明消滅,開啟新一代神明紀元。
神明豈能束手就擒。
隕落之時必然垂死掙紮:神明消失之前,也要摧毀東土。
但是當這些盤踞一方,擁有各自理論體係的神明大佬們,試圖掌控東土時,遇到了跟佛陀一樣的情況。
東土人思想很特殊,他們並不偏向、執著於某一種派彆,也不認為世界有哪一種理論體係完美無疵。
說白了,東土人不會對某個神明產生唯一性的依賴,而是實用主義至上。
神明大佬們為了讓東土人相信自己才是最好的,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誠意,傳教手段與金蟬子大同小異,或是以神通引誘,或是幫世人驅鬼怯邪,或是給他們醫治病痛。
東土人的反應很友善,痛快地接受了各派的主張。
興高采烈的神明大佬自信在檢測信仰虔誠試驗中,被擊的粉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了檢測傳教後,東土人的信仰是否牢固虔誠,神明故意降下災難。
然後期待東土人念誦他們的名字,祈禱他們降臨消災解難。
東土人倒是念誦了。
神明也聽到了。
但這些神明高傲慣了。
收買人心的關鍵時刻還端著架子,顯擺高貴身份。
非要人家三請四請,供上最肥美的牛羊三牲,拿出全部身家。
哪知東土人驟然翻臉大罵。
罵神明不要臉,不靈驗,拿了、吃了。享受了食物和香火而不辦事。
怒火衝天的世人砸爛了神明的偶像,拆開神像的木頭丟進火裡,將神像的軀乾扔進水裡。
神明懵了。
這麼急性子嗎?
不就是擺擺架子,馬上就出發降世,給你們解決困難了,
咋一下子翻臉了呢?
就因為扭扭捏捏,不肯立刻降世,東土人便毫不猶豫的拋棄了他們。
轉身投入另一個神明的懷抱,將另一派神明的理論奉為圭臬。
另一派神明大喜過望。
不費吹灰之力就從對手那裡搶來信徒,天上掉餡餅了。
然而他們也沒能高興多久。
當他們沒能及時回應東土人訴求,立刻遭到了前一個派彆的同樣待遇:神像被毀,信仰崩塌,無情拋棄後,再去接納第三個派彆。
同樣的戲碼在東土上演了好幾次。
神明大佬們才算明白過味兒。
難怪西方釋門寧願派下最得意的二徒弟金蟬子曆經九世而堅持取經。
是因為取經才是掌控東土人最有效的方式。
金蟬子本身是東土人,卻是釋門最虔誠的弟子。
他取來的真經,當然擁有對真經絕對的解釋權。
如何解釋,宣講、弘揚對釋教有利,當然會怎麼講。
內部最有威望的人都對釋門拜服。
其他人還用說嗎?
彆看佛陀一腦門子疙瘩,疙瘩裡隱藏著無邊的智慧。
神明大佬決定放下成見,助取經大業完成。
但是他們也有自己附加條件。
取經結束後,東土要劃分合理的勢力範圍,蛋糕大家吃,釋門不能吃獨食。
佛陀權衡利弊,覺得吃到蛋糕雖然小了些,總比一直吃不到好。
便滿口答應了其他派彆神明提出合作共贏,一同取經的要求。
喜歡西遊:修仙從逃出破廟開始請大家收藏:()西遊:修仙從逃出破廟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