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像!
簡直一模一樣!
浮雕上雕刻的筆,和陸恨歌手中的敕筆,是同一支筆。
第三幅浮雕的內容比前兩幅更簡單,就是一個看不清麵龐的人拿著一支筆,在一個東西上寫字。
沒錯。
這就是第三幅浮雕的內容。
陸恨歌詫異的是,浮雕上這個人使用的筆,和他手中的敕筆太過於相似。
“解釋一下。”
陸恨歌晃悠了一下手中的敕筆。
敕筆有靈。
聽到陸恨歌的話,敕筆懸浮在半空中,筆尖對準陸恨歌的眉心,點了下去。
見狀。
陸恨歌稍稍遲疑,並沒有阻攔。
一瞬間。
龐大的記憶湧入陸恨歌的腦海中。
以陸恨歌現在的靈魂力量都感覺到頭昏腦漲,腦袋隱隱作痛。
陸恨歌消化記憶的過程中,敕筆一直懸浮在陸恨歌的身邊,幫陸恨歌警惕四周。
片刻之後。
陸恨歌緩緩睜開眼。
“原來如此。”
“道門之上還有一個道教。”
“而在道教的曆史上,有過一次規模非常巨大的封神大典。”
陸恨歌再次看向三幅浮雕,剛才的一些疑惑瞬間消失。
第一幅浮雕還是看不懂,顯然這個半人半妖的女人要比敕筆存在的曆史還要久遠,所以敕筆沒有這個女人的記憶。
而第二幅浮雕就淺顯易懂了。
道教紛紛出動,圍剿此人。
此人名為帝辛。
而所謂的封神大典其實也是從這個男人開始的,很多道教的人出動圍殺帝辛,而隻要是在圍殺過程中有過功勞的道教弟子,都可以在封神大典上授封,並且在封神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簡單來說。
封神大典就是一場狩獵後的狂歡。
這個叫帝辛的男人是所有人狩獵的目標,等到狩獵成功,便可以開啟所謂的慶功宴,也就是封神大典。
按理說。
道教的人如此興師動眾,這個叫帝辛的男人應該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殺。
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一場狩獵持續了三十年。
沒錯!
就是三十年!
對仙人來說,三十年根本不值一提,彈指一揮間,但隻是殺一個人卻用了足足三十年的時間。
更何況,這還是道教的人紛紛出動的情況下,依舊耗費了三十年的時間才完成。
“這個叫帝辛的人,猛啊!”
陸恨歌嘖嘖稱奇。
那可是道教!
陸恨歌雖然不知道道教到底多恐怖,但從敕筆的記憶中,仙界的道門隻是道教的一個小分支,而道門在陸恨歌的眼中,便已經是非常恐怖的仙門了。
“人皇帝辛。”
“當得起這個尊稱!”
陸恨歌不由佩服。
而第三幅浮雕就是所謂的封神大典,陸恨歌想的沒錯,浮雕中的筆就是敕筆,而手持敕筆的人是一個叫薑子牙的人。
這些都是敕筆反饋給陸恨歌的記憶。
這三幅浮雕並排而立,而且還是在宮殿最顯眼的位置,說明在仙帝古屍的眼中,這三幅浮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