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像在前幾天被罷黜了。
嘶!
楊家啊!
那可是和袁家齊名的存在啊!都是四世三公。
不!
現在的袁家從漢章帝時期的袁安為司徒,到後來的袁敞、袁湯、袁逢,以及現在剛卸任太尉的袁隗,算起來是五世了。
而三公是什麼職位呢?
司徒、司空、太尉,這三大官職,在漢朝不設大將軍的職位時,幾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人。
這幾個職務和太子,在後世被網友戲稱為“常務副皇帝。”
袁家每一代都有人坐到這個位置,可想象袁家這幾代人,百十年來到底積攢了多少人脈。
一句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便是最好的寫照。
至於袁家是怎麼發家的,他不知道。
但楊家他還是了解一些的。
楊家要從楊喜開始。
那時正值楚漢之爭的尾聲。
項羽被圍困於亥下,而在最後的決戰中。
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這五人各得了項羽身體的一部分,最後這五人都被劉邦封了侯爵。
楊喜得到了項羽的大腿,被封為赤泉侯。
是真真正正的抱上了大腿。
其他四人的家族都在後麵慢慢泯然於眾。
隻有楊喜的家族卻越發的強大起來。
到了曾孫楊敞這裡直接官至大漢丞相,之後的楊震、楊秉、楊賜都官至三公。
弘農楊氏這一家族,也逐漸為世人所知。
但不知道為什麼,世人總是把楊家排在了袁家的後麵。
而且漢末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袁家有袁紹和袁術兄弟。
但楊家卻沒有一個人跳出來,以楊彪為首的楊家人始終都在漢帝周圍做一個忠臣。
難道是楊家這一代沒有能成事的人?
難怪原主的老爹讓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再看。
要是自己能傍上楊家這棵大樹,是不是就能飛黃騰達了?
畢竟就憑這份族譜,回到弘農他也完全可以衣食無憂的過一生,甚至還可以在家族的照顧下,做一個小官什麼的。
這就是大家族帶來的好處。
多大的誘惑啊!
哎!
思考了許久,他還是先打算放棄這個認祖歸宗的決定。
畢竟現在自己這一脈沒落了,自己長這麼大也沒見家裡有什麼書信往來。
而且他老爹明知道有這份族譜,但為什麼沒回歸呢?
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算了!
想太多也沒什麼用。
不過楊家的身份自己還是得利用起來。
現在自己有出身、有地盤、有糧、有肉、有酒、有布,保不齊後麵還有其它東西。
漢末啊!
是個看出身,看臉的時代。
最典型的就是袁家兄弟,憑借著四世三公的名頭前期才能擁有那麼強的勢力。
曹操、孫堅、劉備等人早期都依附在袁家兄弟之下。
兩人麾下更有著無數人才前去投靠。
而曹操卻因為祖父曹騰宦官出身屢屢遭人嫌棄,除了自己家和夏侯家之外人才少的可憐。
劉備前期也是隻有那麼幾個人追隨,十幾年屢戰屢敗,然後屢敗屢戰才得了一個仁義劉皇叔的名號。
人到中年了,這才開始起勢。
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早期的郭嘉和荀彧都曾在袁紹帳下待過,後來覺得袁紹不能成事最後才離開的。
但凡袁紹或者袁術表現的出色一點,估計後麵就沒什麼三國演義了。
而是袁家兄弟的南北二袁之爭。
可惜了,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一手好牌打了個稀巴爛。
好!
自己出身楊家,這樣一看也不虛他袁家兄弟,完全可以單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