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士卒身穿的都是皮甲,而且還是那種隻護住了上半身胸部和背部的,頭上也隻帶著了個皮弁。
就這都還算好的了。
他見過更簡陋的。
隻是在布衣的前麵鑲嵌著幾個皮製的甲片,套在士卒身上。
這就算是披甲了,而且穿的穿的幾乎都是草鞋。
看了一眼下麵的人。
嗯!
很好!
腳上都換上了清一色的皮靴。
這點他倒是滿意了。
工匠坊的動作還是很快的。
一天就能完成了幾百雙皮靴的縫製。
武器也不差,已經一人裝備了一柄卷雲刀和長槍。
環首刀輕便但刀身窄不怎麼耐砍,他準備作為副武器,主要裝備在騎兵和弓箭手上。
步戰的士卒主要還是配備寬厚的卷雲刀、盾牌和長槍。
至於為什麼沒有換鎧甲?
因為現在隻打造了五百套,完全不夠這八百人換的。
最主要就是因為沒人。
畢竟建造廠房和作坊都需要人。
之前招來民夫在昨天才剛剛完成工匠坊的後續工作。
整個工匠坊也才算是正式運作了起來沒幾天。
而且,如果不是新招的兩千多新兵承擔起來大營的內部建設,估計這八百士卒也抽不出身來。
一句話,現在的他缺人,嚴重的缺人。
楊升練兵直接從早晨的跑步開始,然後吃完早點之後是站軍姿。
新兵和老兵的差距一目了然。
八百士卒一連跑十圈下來隊列都是整整齊齊的。
每天上午都是站滿一個時辰,之後是列隊、稍息、立正、練習齊步走。
吃過中午飯,休息半個時辰,開始練體能,負重。
這裡他引進了後世的引體向上和俯臥撐等體能訓練方法。
士卒的體能鍛煉自然也有他的考慮。
他要為以後做好準備。
畢竟一套鐵質的鎧甲,在配上護腕和護腿怎麼的也有二十多公斤。
再加上武器和其他東西可能要到二十五公斤以上。
如果這些東西分擔在身體和四肢後都負擔不起來,自己這些肉食和糧食豈不是都白吃了。
負擔起來還隻是前提,他要的是每日盔甲兵器齊全,這些人也能正常行軍和進行長時間的廝殺。
這樣一來後勤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少,而且遇到突發情況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要知道,在後世的軍隊中負重隨隨便便都超過三十公斤。
像美軍更是達到了驚人了五十公斤。
他這樣已經是降低標準了!
這也是古代為什麼大軍在行軍途中容易被人偷襲,然後就算再精銳的士卒都沒有絲毫反抗能力了。
往往都是幾千人埋伏上萬人都能獲得勝利。
一方麵是因為在行軍過程中,士卒為了保持體力基本是不穿鎧甲的,隻拿一些輕型武器。
主要武器和鎧甲都由後方的輔兵負責運輸,士卒因為要保持體力問題,所以全部選擇輕裝上陣。
當一方裝備齊全,另一方幾乎是赤手空拳,這戰爭勝負就已經很明了了。
另一方麵也說明了古代士卒因為夥食問題,因為常常吃不飽導致體能比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