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蔡邕正在書房早讀。
聽聞楊升來訪,急忙出門相迎。
兩人在前廳坐定。
蔡邕問道:“賢侄,今日怎麼有空來看望老夫?”
楊升回道:“伯喈先生,我...”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蔡邕抬手打斷。
蔡邕笑著說道:“我與伯獻相交甚好,子平喚我一聲叔父,不虧!”
嗯?
“好!”
“那小侄就不客氣了!”
他也不再矯情。
繼續說道:“叔父也知道,我前番出兵北上收複了雲中和定襄兩地。
陛下有旨,擢升為安北將軍,督三郡軍政,但苦於麾下並無多少人才可治雲中和定襄!
而且明年春耕之後便會繼續發兵北上,一舉收複五原和朔方。
所以前番升在雁門等地頒布了招賢令,現在已經有不少賢才來到了廣武。
武院升可主持,可文院就非我所長。
所以想請叔父出麵壓陣,為升考校這些賢才!
另外,我想在這次取士之後開辦學院,教化萬民,想請叔父擔任學院的山長。”
哦?
蔡邕頓時來了興趣。
這倒是稀奇。
畢竟現在大漢選才都是靠個人的“孝”和“才”兩個標準。
所以漢帝的諡號都是漢孝開頭,然後才是什麼什麼皇帝。
這以文取才實在是新鮮。
嗯?
要不要把這個製度上書給陛下呢?
但一想到自己現在是個犯官,也就熄了這個念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有就是開辦學院,自己現在每天修史也無聊的很。
朝廷也鼓勵辦學。
這個可以。
隨即蔡邕問道:“不知道賢侄打算讓老夫如何考校?可有什麼章程了?”
“還有就是書院一事?”
楊升點了點頭。
說道:“章程自然是有!”
隨即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方案。
說道:“升會給他們出五個題目,德、軍、政、治、數,各出一題或幾題。
但升想,個人所學不同,所答的側重點也必然不同!
為保此次取士公正,所以還勞叔父出麵壓陣!
書院之事,隻等此次開科之後我在廣武城南的浮沱河畔選址開始建造。”
前麵四個都還好說,個人有個人的理解。
但是數,他有著自己的想法。
他完全可以出一些應用題。
不由的他有些惡趣味的想到了雞兔同籠、水池同時進水和出水這幾道“世紀難題”。
嗯!
蔡邕點了點頭,德為第一?
德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孝道和德行。
從這五個方麵確實可以看得出一個人是不是人才。
“老夫沒問題,時間?”
“三日後!”
嗯!
蔡邕點了點頭。
隨後想起了什麼說道:“子平啊!學院之事以後再說。
先說這開科一事,可能老夫一人考校,會顧不過來。
而且可能還會因為老夫個人偏見,導致有失偏頗!
你廣武城內還有一個大才,所以我提議他再加上你,我們三人一同考校!”
嗯?
廣武有大才?
他怎麼不知道?
看著一臉疑惑的揚升。
蔡邕說道:“這個大才就是,已經致仕的大司農郭全,郭伯純!”
哦!
是他啊!
怎麼把他給忘記了。
喜歡三國之楊家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楊家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