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胸有成竹的說道:“傳令讓華雄、太史慈、張繡,在離石打出我的帥旗。”
然後!
在這裡,府穀鎮搭設浮橋,告訴他們動靜要大。
佯裝大軍準備在這裡渡過黃河,至於被叛軍斥候發現了,就讓他們全力絞殺。”
田豐也好像想到了什麼,說道:“主公的意思是,叛軍一直忌憚我們的主力,而我們也一直遲遲未露麵。
一但我們做出主力準備渡河的動作,他們就會以為發現我們的主力就在離石,所以他們才會有動作。
北方呂將軍和張將軍的動作會讓他們以為,我們認為他們已經回到了美稷。
而我們主力此時在府穀鎮渡河也是為了南北夾擊美稷。”
嗯!
楊升確實是這個想法。
如果這樣叛軍還是沒有動作。
他會直接下令讓張泛、呂布兩人隻在拿下美稷,慢慢合圍過來徹底斷了他們的後路。
然後自己大軍壓境,徹底擠壓他們的活動空間。
就算自己不攻,隻是圍困他都有信心把這夥叛軍全部餓死在黃河西岸。
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剿滅這夥叛軍之後在繼續北上,和關羽一起徹底收複整個河套地區,把整個河西之地全部拿回來。
隻要守住這塊高原,他就可以時刻威脅著北地羌人的老巢。
而旁邊幾人聽了半天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沒明白。
呼!
中午。
在離石的華雄接到楊升的命令,急忙招來了太史慈和張繡,三人看完都是一愣。
但還是找來了王軍和董卓商議。
王軍和董卓兩人表示一臉懵,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叛軍既然退回了美稷,他們要麼就是繼續渡河進軍美稷。
要麼就等朝廷的詔令或者援軍到了在行動。
雖然朝廷目前好像沒有出兵的意思。
但楊升這隔著數百裡來這一幕,有什麼深意呢?
隨後兩人對視一眼,表示願聽楊鎮北的軍令。
很快離石城頭豎起了一麵碩大的“楊”字帥旗,其餘的張、趙、韓等幾將旗。
下午華雄帶著全城能動七千多人出了離石,開始在府穀地區開始大張旗鼓的伐木搭設起浮橋。
而董卓和身旁的文士則是一頭霧水的看著這一切。
原本兩人以為馳援離石必然是一場血戰,但為了河東的安危,他們兩人還是來了。
當他們到的時候離石之戰已經結束了,叛軍也撤退了,也讓兩人鬆了口氣。
誰知今天這個華雄先是在城頭豎起了楊升的帥旗,和十幾麵將旗。
這都沒什麼。
但隨後居然跑來借人說是要搞大動作,順便搭浮橋準備渡過黃河北上。
這一幕看得兩人一頭霧水。
楊升的大軍還沒到,但叛軍已經退了,現在在亮旗幟虛張聲勢給誰看?
而且就是要渡河北上,是不是要悄悄的行動好打叛軍一個出其不意。
這大張旗鼓的又是給誰看呢?
兩人都沒看明白,但還是派人配合了。
隨著他們開始搭設浮橋,很快周圍就出現了大量的叛軍斥候。
看見這一幕董卓兩人心裡咯噔一下,看來叛軍並沒走遠啊!
明白了!
這一切應該是做給叛軍看的。
就在兩人思考的時候。
太史慈和張繡已經帶著親兵開始了圍殺這些叛軍斥候了。
李儒看著麵前的浮橋頓時想起了什麼。
對著旁邊的董卓說道:“主公!看來楊鎮北已經看出了什麼。”
嗯?
楊升看出了什麼?
現在連他都看出來了,這夥叛軍還在周圍還沒走呢。
看著董卓一臉的了然。
李儒繼續說道:“主公!我們不僅僅要看叛軍,也要看看楊鎮北的大軍!”
楊升的大軍?
咦?
楊升的大軍不是應該在來離石的路上嗎?
好像哪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