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則思索了一下,說道:“主公!在下以為征調民夫一事先不急。
我等先測繪一番,得出結論然後再征調民夫未遲!”
嗯!
楊升點頭,是他有些急躁了啊!
“如此也好!”
隨後他看向了王毓說道:“移民之事先做好準備吧,實在不行就先移五原和朔方已建之城。
另外傳令晉陽工匠坊除了必要的軍械外,抽調部分力量用來打造鐵鍁、鋤頭等物。”
“諾!”
當天,沮授和蘇則兩人就帶著十幾個小吏出了晉陽,往西而去。
兩人準備分頭行動,一人從西往東,一人從東往西開始測繪。
最後兩人又沿著朔水開始了測繪。
兩個多月後。
兩人風塵仆仆的回到了晉陽城。
楊升看著擺在自己麵前的測繪圖和一堆記錄數據。
哪裡適合成湖泊然後在何處建城,之後的水往哪裡流,需要在哪裡修渠引流都標注的清清楚楚。
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很快他就找來個工匠,按照測繪圖和數據製成了一個模型。
當天下午他繼續召集眾人開始商議。
畢竟現在已經四月多了,要不了多久就是春耕,八月的黃河就會進入雨季,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大部分都是天然的小盆地,以後水流進來就會形成一個個新的湖泊。
人工也隻是起到一個疏浚河道聯通這些湖泊的作用。
而且整個河西之地都是東低、西高。
這數百裡的水流大部分都不需要人為乾預。
需要疏浚和新建的河道也就隻有聯通各個湖泊和取水口,出水口幾處,長度也就在三十多公裡。
至於朔水,兩人都是一樣的意見。
擴寬河道,加固河堤,用水車分流河水到兩岸灌溉農田,朔水泛濫的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看完兩人的結論。
看來之前準備征調的三十萬人,看來確實太多了。
最後楊升拍板,調十萬勞工從東往西開始分段修渠,爭取在今年黃河汛期到來之際完工。
然後在年底,汛期過後,這些人轉道去修朔水。
幾天後,剛剛回到晉陽的沮授和蘇則帶著人往西而去。
隔天數十輛大車裝滿了物資和工具也往西而去。
而且經過兩人的測繪,可以從臨戎取水然後引一條支流從大城分流,一條繼續往東流入窟野河。
另一條一路南下經過龜茲到膚施,給朔水補水。
隻要朔水的河水深起來,完全可以通航了。
如此一來從膚施到奢延城就可以用航運解決糧草這些問題。
而在離石和膚施的華歆和鐘繇接到楊升的命令,讓兩人做好準備。
到時候配合沮授和蘇則,一起治理朔水。
兩人接到命令都是一愣。
興修水利,利國利民,這是好事!
兩人在上任之前也了解了一番。
朔水雖然能灌溉兩郡,但因為兩郡貧瘠人口不多,而且朝廷也不重視。
已經十幾年沒有得到治理。
之前隻要一到了雨季就時常泛濫,乾涸的季節水量就會減少。
但兩人很快就注意到一個問題。
那就是近十萬人開到了朔方郡境內的荒原上。
之後晉陽跟著就轉運了無數車輜重和物資過去。
當兩人仔細打探了一下,鐘繇、華歆、管寧和邴原竟然都被鎮住了。
特彆是管寧和邴原。
剛開始華歆邀他們來河西。
原本兩人是一起來陪他吃苦的。
當兩人到了離石後,看著高大的城牆和繁榮的城池。
兩人還以為來錯了地方。
但對於楊升居然要引黃河水入河西之地?
這在四人看來,這完全是不切實際的事。
先不提黃河水位遠遠低於這塊河西高原。
就算真把水引進來了,又怎麼能保證這些地方不會泛濫呢?
而且根據兩人了解,這十萬人要在四個月完成這麼大的工程。
這要累死多少人?
管寧和邴原新任,不好得說什麼。
但鐘繇和華歆不能不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