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董卓有些討好的笑容,他氣也消的差不多了。
於是說道:“第一派人大張其鼓的增援虎牢關,防備關外諸侯來犯。
令牛輔等人進駐汜水關,同時讓牛輔派人堵住太行陘,防止楊升從上黨的天井關進兵河內。
第二,秘密派人把家小遷往長安,並派人守住函穀關和陝縣兩地。
隻要守住了這條肴涵古道,抵禦諸侯便易如反掌。
而且肴涵古道也是我們以後東出的一條通道,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
陝縣是肴涵古道的出口,也可以防止楊升從河東渡毛津口,進軍關中。”
董卓聽完點了點頭,問道:“然後呢?”
李儒沒有回答而是抬頭看向了董卓。
董卓知道,這是李儒準備來個大決定,需要他點頭同意。
於是出聲道:“文優!不管你接下來說什麼,老夫一定遵從,怎麼樣?”
李儒才神色凝重的說道:“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一步!
拉攏分化各路諸侯,讓出洛陽讓他們自相殘殺!
我們在關中休養生息,坐看關外諸侯廝殺。
等他們廝殺完了,到時我們在出兵,那時天下可定矣!”
董卓還以為是什麼呢!
於是高喝了一聲:“好啊!”
隨即又問道:“那不知道文優要怎麼分化和拉攏他們呢?
還有就是讓出洛陽...”
李儒從懷裡拿出一份早就寫好的絹布,遞給了董卓。
董卓攤接過一看,上麵都是人名和官職。
這?
董卓看到一半就把絹布扔了出去。
大怒道:“關外諸侯反老夫,現在正聚集兵馬商議怎麼進犯洛陽。
你卻要我上奏天子給他們封官?
之前你就讓我給天子上奏,給袁紹幾人官職,現在呢?
他們不僅不感恩老夫,眾人皆反!”
李儒上前撿起絹布。
小心收好才對著董卓說道:“嶽父大人!前番我們初到洛陽,行廢立之事。
眾人皆不滿,當時給眾人封官不過是暫且安撫人心罷了!
現在不一樣,這是分化關外諸侯的最佳辦法。
嶽父大人,你想一想。
關東州郡皆不在我們掌控之中,我們給他們的隻是一個名義罷了?
要不然這些諸侯為什麼會自己亂起來呢?
另外!在下提議封楊升麾下沮授出任幽州牧,和關羽出任冀州牧。
這就是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一但其他諸侯都亂了,他楊升也就無暇西顧了。
誰都看得出他誌在天下,他欲成大業必然分兵進取兩州。
現在的冀州刺史是誰?
袁家門生,韓馥!
他袁家豈能善罷甘休?
這時我們在讓出洛陽,讓楊升引兵進駐。
同時散出消息,就說我們為避諸侯聯盟的兵鋒遷都長安。
關外諸侯得知我們撤退必然大舉進攻。
楊升既然得了洛陽,必然不會讓他們進入。
而袁紹又占據盟軍之主的大義,楊升不讓,他們必然會和楊升兵戎相見。
徹底引發袁家和楊家的大戰。
其他諸侯必然也會紛紛站隊。
就算他們不能兩敗俱傷,也能讓他們視彼此為仇寇。
在也無法聯合在一起,威脅到嶽父大人的安全了。
我們麵對楊升一路,要比麵對二十路要簡單的多。”
看著董卓還在遲疑。
李儒不得不給他畫一個大餅了。
於是繼續說道:“等關外諸侯們殺得兩敗俱傷時,我們此時正好兵強馬壯,那時隻要東出,必然如先秦一樣橫掃天下!”
這?
董卓一想也對。
洛陽以外的州郡本就不在自己手中,自己給出去的不過就是些名義罷了。
而且自己連手裡的洛陽都舍得,又怎麼會在乎區區幾個名義呢。
這些將來早晚是自己的地盤,現在先借給他們而已。
想到這裡董卓不由的歎了口氣。
哎!
董卓說道:“文優!是老夫太過心急了。
可是,我們要怎麼樣安全撤出洛陽呢?”
李儒點了點頭,說道:“此事還要落在一個人的身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