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朱由檢和魏忠賢,蘇天鳳再沒見彆的外人。
孟青青不懂,見皇帝,為了收徒,之後好有個管理大明的名分。
見魏忠賢,是因為魏忠賢的確有很大的權利,而且魏忠賢好用。
孟青青聽阿狐說過,魏忠賢不怕皇帝,卻格外怕太清觀,既然知道害怕,那就會聽話,到時候指定會成為蘇天鳳手裡最好用的刀。
可朝臣才是大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朝臣,大明早完蛋了,為什麼見了朱由檢這個皇帝和魏忠賢這個特務機構頭子之後,就不見朝臣了呢?
孟青青不懂,在孟青青的認知裡,大明,皇帝可以隨時換,可朝臣不可妄動啊。
看看吧,這就是大明中後期文人的思想。
世界少了誰都能轉,少了文人就轉不了了!
大明的朝臣基本都是文人集團,大明缺了誰都不能缺了他們文人集團,人文集團才是大明真正的基石。
孟青青是文人家的姑娘,她就算再不喜歡娘家,她接受的也是這種思想教育。
滿心疑惑,她就直接開口問了。
“大明讀書人千千萬,朝廷裡能用的朝臣也很多,能者上庸者下,用人準則不變,見不見朝臣又如何?”又不是要仰仗朝臣過日子。
魏忠賢是個能壓得住他,就很好用的人。
三天時間,問清楚拜師宴就在太清觀舉行,就已經把一切需要的物品都準備好了,其餘要通知的人,需要時間去處理。
吩咐下去就行。
魏忠賢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如何給自己善後,如何整理所有官員罪證這兩方麵。
心腹跟魏忠賢說:“很多事兒已經沒有證據可表明是都督您做的,沒有證據,想來神尊也不會死揪著不放,都督何必把已經找不到證據的事兒也記錄在冊?”
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
可這坑是魏忠賢實打實先乾了壞事兒才有的,所以魏忠賢不敢賭蘇天鳳是不是全知全能,而他的罪行何其多?
少記錄幾件,難道他就不該死嗎?
如今蘇天鳳已經承諾可以留他一命,還要什麼自行車?
這會兒自作聰明都沒好下場。
“你不懂,你按照雜家說的辦,你們自己也是,跟了雜家這麼些年,雜家不希望你們死,所以你們做過的惡事也不要隱瞞,趁著神尊用得著咱們,努力辦差,先保住命,回頭再想如何贖罪好安穩過下半輩子的可能。”魏忠賢苟活很有一套,這思路完全正確。
朝臣們很生氣,魏忠賢手下的各個機構自從皇帝和魏忠賢去過太清觀之後,就特彆活躍。
而朱由檢則特彆平靜,比以前還安靜。
這倆去太清觀到底發生了什麼?
以前的朱由檢可不會這麼平靜,總想著爭權奪利的,現在居然安安分分的在行宮萬事兒不管,沉迷聖後經了?
聖後經,出自太清觀,有需求的,去太清觀就可以免費領取一本。
窮苦人家,可沒幾個識字的,且東郊的百姓都去慧光寺,不去太清觀,聖後經也就沒在民間傳播開來。
隻有京城裡的權貴人家才會去太清觀,可誰家好意思拿免費的聖後經?
不都是大把的給香油錢嗎?
去哪家寺廟、道觀都一樣要給香油錢的,總不能去太清觀就吃霸王餐吧?
香油錢自然也要給的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