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備之前時空的古人也隻知曉那人自稱“亮”還沒法知曉其全名。
可那“武侯祠”三個字無不告訴他們,那位手持羽扇輔佐劉備的書生,很可能就是那位武侯。
至於為何不是其它兩尊泥塑中的一個,無他主要是畫麵裡那位更親切。
樂曲還在繼續,旋律未停,不過聽的出來已經快接近尾聲了。
畢竟一轉眼直接標注一千八百年後的時間,後麵肯定已經接近尾聲。
【患難手足情】
【千秋不染塵瑕】
【一體祭祀同】
【萬古君臣佳話】
【天地英雄氣誰道仁者不謂俠】
果然最後一句唱完,那個能夠發亮的神奇之物又黑了下去。
“好!唱得好!詞填的也非常好!”
李白舉起酒杯:“當浮一大白!”說罷一口飲下。
杜甫也一臉感慨:“這歌詞雖然寫的直白了一些,可每一句都能從史書裡找到對應,每一句都是昭烈帝做過的!由此可見寫這首填詞之人也是一位才華橫溢之人。”
李白哈哈一笑,“這話倒是不錯,比如那句“強敵至豚犬儘卸甲,扶老攜幼緩步南下”前半句說的定是曹操南下荊州,那些開城投降曹操的荊州本地士族。後半句是說昭烈帝帶著荊州百姓南下躲避曹軍。”
“還有那句“奸雄竊神器,繼大統延漢家”也非常不錯符合曆史。”杜甫笑道。
“這裡那句都沒填錯,不過讓我驚訝的是昭烈帝竟然跟諸葛武侯放在一起祭祀,這是何時發生的事,我大唐之前從未聽過這樣的事。”最後那一幕廟宇的畫麵,李白可是看的清楚,昭烈帝的廟在武侯祠裡麵,泥塑也跟武侯在一個地方。
這算什麼?
李白都不知該怎麼評價這件事了。
雖說劉備跟諸葛亮放在一起祭祀這件事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可那時候是姓覺得劉備與諸葛亮是君明臣良的典範,所以希望他們死後依然能夠魂魄相依,於是在漢昭烈廟旁建了諸葛亮的祠堂。
可這時兩人並不在一間屋子裡。
所以在看到天幕裡那一幕時李白杜甫都被震驚住了。
不過看那人山人海的樣子香火還是很旺的。
劉禪這時候哭的更傷心了。
可以說這首填詞裡每一句歌詞他都知道什麼意思,因為這是他父親、相父、二叔、三叔生前都做過和經曆過的,作為他們的子侄又怎麼會不知道這些。
就是知道他才哭,而且哭聲越發的大,足以撼動天地。
哭著哭著劉禪忽然想到什麼,立刻對身邊黃皓喊道:“快去傳朕的話,讓人將相父跟先帝還有二叔三叔的塑像都放在一間廟宇裡,就跟天幕裡的畫麵一樣聽明白沒?”
黃皓連忙點頭,他可是知道雖然丞相已經故去多年,可在陛下心中的位置依舊未改。
陛下都這樣嚴肅的吩咐了,自己哪裡敢不儘心儘力將這件事辦好。
當即快步離去親自監督這件事。
“武侯竟和昭烈帝放在一間屋子祭祀?!”
李世民等人也被後人的這個操作給驚住了,不過南北朝就已經有這個苗頭了,如今更進一步倒也不是讓人太過驚訝。
楊堅同樣麵露驚色,他捋著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此等做法,倒是新奇。劉備與諸葛亮,一文一武,君臣相得,共同成就蜀漢基業,後世之人以此方式紀念他們,足見其情義深厚在民間影響之深遠。
蜀王朱椿沒想到自己做的這件事,竟然過了幾百年還沒有變,看到武侯祠香火如此鼎盛他也十分欣喜。
原來那一日朱椿到成都武侯祠拜謁時,見祠廟已頹圯荒蕪,於是他決定進行全麵修繕,並以“君臣宜為一體”為由,將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君臣合祀格局。
此後雖曆經戰火等變故,但這種君臣合祀的形式一直延續下來。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地方官宋可發等人的主持下,在昭烈廟廢墟上重修廟宇時,仍沿襲明代君臣合祀的格局,奠定了今天武侯祠的規模。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申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采用民間認可的“武侯祠”這一名稱為正式名稱,但“漢昭烈廟”這一塊匾額因為是文物,就置於廟祠大門之上,所以形成了現在“君臣合祀”的局麵
喜歡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請大家收藏:()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