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輸了!
劉邦已經知道了劉備的結局。
最後的幾句填詞已經告訴了他,劉備失敗了,最終帶著遺憾和不甘離開人世。
哀秭歸蹉跌歎半身戎馬。
到死心如鐵。
轉頭空成敗都付浪花。
“漢昭烈帝!”
“不錯,不錯!”
“能從一織席販履之徒變成一位皇帝,你這位後輩確實有幾分乃公的本事!”
劉邦又是自語又是感慨,算是對劉備的一生做出了肯定。
即使劉備最後失敗了,大漢也沒了,但能有這樣的後代劉邦依舊感到欣慰,並且還帶著羨慕。
看看你都死了一千八百年,王朝更迭,你的廟宇竟然還在,祭拜你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乃公都不知自己是否有你這樣的待遇!
…………
督郵?
朕記得這是朕設立的一個官職。
劉恒在看到這句時就感覺督郵二字十分眼熟,稍稍思索了下,很快反應過來這確實是他為了監察地方官員是否有害民之舉,這才設立的一個巡查地方官的職務。
所以這個督郵被自己的後輩給鞭撻了!
為什麼要鞭撻他?
索賄嗎?
劉恒可不是崇禎這種對外麵事情完全不了解的深宮帝王,稍稍一思索就能猜出個大概,那劉備仁義到連刺客都不忍利刃相加的地步,怎麼可能會無緣無故去鞭打朝廷命官?
所以肯定是這個督郵的問題了。
緊接著劉恒也一句接一句的看下去,幾乎每一句他都能理解,不理解的可以結合上下文,然後就能猜出個大概。
這就是華夏文字的魅力。
看這些填詞,劉恒跟看先秦時期那些史書並無區彆,完全如同看後世的史書。
這篇史書記載的是劉備的一生。
從那少年豪氣鮮衣怒馬少年郎到為了大漢江山與天下亂臣賊子相鬥,到不得不寄人籬下命在旦夕,再到得荊楚巴蜀之地成就帝業,最後被盟友背刺不得不起兵複仇,然後損兵折將鬱鬱而終。
“苦了你了孩子!”
劉恒一杯酒飲入腹中,似感慨似自語。
劉備失敗了,大漢也沒了,最後成為了那個晉,好像姓司馬。
劉恒內心五味雜陳,卻沒有多大怒意。
從天幕出現時那首改朝換代的歌曲,劉恒已經渡過了最初的憤怒,平靜的看著天幕播放著那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興亡。
他大漢亡了,後麵的晉也亡了。
後麵的後麵,一個又一個朝代興起又滅亡。
從分裂到統一,再從統一到分裂。
周而複始,循環往複。
劉恒不知道該說什麼,該做什麼,隻能靜靜的看著,思考著,難道這就是華夏未來的命運?
不過劉恒倒是有些羨慕劉備,死後近兩千年竟還有人祭奠他。
也不知自己跟太祖皇帝是否也有這樣的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