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趙匡胤看到歲幣兩個字是什麼表情,清朝那些在鴉片戰爭前的皇帝們一個個都繃不住了。
什麼玩意?
我大清賠款了?
還是數不清的白銀?
賠款對象是那些洋人還有日本人?
先不說這吃瓜看戲莫名其妙吃到自己身上算怎麼回事,就說這賠款的事,這件事是真特麼離譜好不好。
他們大清天下無敵,隻有他們打彆人的份,什麼時候被彆人打的賠款?
康熙那個叫一個氣,都是一群不孝子孫。
旋即他目光幽深的看著自己的好兒子,那意思很明白了,看看你生的後代。
冷麵王低著頭表示我啥都不知道啥也不想知道。
雍正則是看向自己兒子,等他看到弘曆不在才想起來,這小子現在不在這,他想了想讓太監準備一根馬鞭,要是天幕透露是那小子賠的款,他保證不抽死這個混賬東西,難道不知道你老子為了國庫能多增加一兩銀子耗費多少心血嗎?
乾隆朝。
乾隆是他們中最最生氣的一個,他看了看旁邊掛著的大清輿圖,看著那遼闊無邊的疆土,他就想不明白一群漂洋過海的洋人,配什麼讓大清賠款?還有那日本人,小小倭奴也敢猖狂?
誰?究竟是誰?
哪個廢物的後代,偌大的大清連這些人都打不過?
乾隆越想越氣,拿起麵前的茶杯就摔了下去,直接將茶杯摔碎,杯中的茶水濺了一地,嚇得身邊的宮女太監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和珅見狀趕忙上前勸道:“萬歲爺可要保重龍體啊。再說那後人說的是不是真的都不一定,說不定又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史盲在胡說八道誤導了萬歲爺您。”
乾隆一聽也覺得十分有理,他左思右想左想右思,就是想不出一個洋人能夠打的他大清賠款的理由。
對了還有那幫日本倭子。
他大清多少人,這群人才多少人?
論人口,論軍隊,論疆域。
他大清怕過誰?
定是後人在那胡說八道。
“且再看看。”乾隆想了想說出了一個自認為穩妥的辦法,不過心裡忽然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那就是火器。
之前天幕播放的一個視頻,裡麵就有火器的畫麵,雖然隻是一閃而過,可那威力真的有些嚇人……
作為清朝的最高領導者,乾隆對自己定下的國策再清楚不過,大清現在的火器雖然也很厲害,但是大清一直害怕漢人掌握火器,因此在對火器的管理是很嚴格的。
不過嚴格管控火器不表示放棄火器,不然戴梓也沒機會創製連珠火銃和衝天炮,雖然戴梓最後被爺爺康熙流放了,但那並非因為火器的事,而是南懷仁這個傳教士的原因。
作為後人的乾隆自然從史書的記錄裡以及他小時候對這件事的觀察得出一個結論,南懷仁因為衝天炮的原因對戴梓嫉恨在心,勾結陳弘勳,在聖主爺麵前誣陷戴梓“私通東洋”,聖祖爺不知是知曉南懷仁的小算盤,還是彆的原因,就將戴梓流放到盛京去了。
乾隆知道戴梓的事不是一件普通的誣陷事件,而是大清對火器這種東西又愛又恨,既喜歡火器的強大又害怕火器的強大。
因為若是讓漢人都掌握了強大的火器,八旗勇士還能不能壓製得住這群漢人都不一定了。
而後世的火器竟然恐怖到那種地步,那是不是說我大清因為滿漢問題讓火器的進程減緩了速度,那些洋人則是沒有這個顧慮……
一想到洋人有著比大清還要先進的火器,乾隆背後下意識流出了冷汗。
如果沒有看到之前天幕播放的那關於火器威力的視頻,乾隆還真不會往這方麵去想,而現在就不同了,他自問大清的八旗挨個幾炮那種大範圍爆炸的火炮,估計大軍都要被打崩。
不會的,應該不會的,那群洋人才幾個人啊。
已經有了猜測的乾隆,又在心裡喃喃自語,自欺欺人也好,還是覺得自己想多了也罷,總之他在天幕沒有透露真正的原因之前,是不會認為自己的大清能被那些蠻夷給打的賠款。
不知道皇帝們此時是什麼心情的劉鴻,看到了一個讓他感到意外的評論,若非這個評論,他還以為劉邦隻有一首大風歌的作品呢。
(高祖一生就兩首詩詞,《大風歌》《鴻鵠歌》,還都是晚年所作。)
回複: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回複:超喜歡鴻鵠歌前四句,單截取出來豪氣衝天。
回複:發現立不了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回複:太子的羽翼豐滿了,展翅高飛,橫絕四海,即使我有弓箭,又能為之奈何呢。
回複:孩子的遺傳也是門玄學,劉如意像他但劉盈卻不像。
回複:劉邦說劉如意像他,我感覺劉如意就算有劉邦的基因也被戚夫人的基因中和了吧,劉盈倒是有點負負得正的意思了。
基因?
那是啥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過結合那句劉邦跟戚夫人的字,聰明的老祖宗瞬間就明白過來。
原來是血脈啊。
可後人為何稱血脈為那什麼基因呢?
(誰還記得當年王立群教授在tv百家講壇講《大風歌》係列的時候的音樂。)
回複:我記得,那個是最好的。
回複:那是修改版,演唱者好像叫做“極瀧”
回複:沒錯就是極瀧,他還給楊廣和趙光義填過詞。
回複:還有趙匡胤極瀧也給他寫過歌。
回複:立群老師說了,劉邦那首改編版是勝利者的哀歌。
回複: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奠定了後世一個民族的名稱,一個強悍的帝國。王朝終將隕落,但是他在這個民族這個文明曆史上的烙印他的痕跡永遠不會消逝,就如同這個文明以及它所包含的民族一樣。縱使後世憎恨他的書生以及彆有用心的人將他描繪的如同小人一般,但是也掩蓋不了一位帝王應有的氣概,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趙匡胤的目光已經在趙光義身上來回審視許久,趙光義也是低著頭不敢看他哥,背後也已經冷汗淋漓。緊接著趙匡胤那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差點沒把他嚇得三魂走失六魄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