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鞠躬皆付興亡,將血氣鐫刻在心上……】
一曲罷了視頻結束,雖然唱詞不符合自己這個時代,可聽完後世的填詞許多人依舊覺得餘音繞梁。
在劉徹之後的那些飽學之士都清楚這首填詞基本上描述了漢武帝的一生,雖然這首填詞還沒有辦法描述完漢武帝方方麵麵的事情,卻也大體敘述了重要的事跡。
那句“鑿西域封爵拜博望”不就是在說博望侯張騫。
另一句“北海牧雲中持節杖”說的自然是蘇武了。
其中還有關於推恩令和鹽鐵的填詞也是根據史實來填的倒是也沒錯,彆的大部分都沒錯隻不過其中還摻雜了漢武故事。
金屋藏嬌?
漢武帝可沒有說過這話。
不過對於這些劉徹本人是不知道的,起碼在劉鴻看有關詳細解說關於漢武帝視頻之前劉徹根本做不到對未來的自己做的事一清二楚的地步,隻能看著這些填詞然後抽絲剝繭看看自己未來究竟做了那些大事。
這一整篇填詞看下來劉徹大體還是比較滿意的,雖說裡麵有些事情還未發生使得他沒法窺探全貌,可上麵的功績還是占大頭的,隻剩下那巫蠱的事情還有那句“奈何帝位孤寂無人訴衷腸”可是說到他心坎上。
正如帝王為何要稱孤道寡那般,隻有稱孤道寡才能做一個冷血的孤家寡人。
帝王是孤獨的,帝王沒有朋友,就連兒子也沒法成為帝王的朋友……
劉邦劉恒劉啟幾乎在這個時間點跨越位麵的心有靈犀,一旦你稱孤道寡原本的朋友也跟你生份起來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樣說心裡話,而是說話都要藏上那麼幾分不敢坦誠相待。
對於這句填詞感觸最深的無疑是始皇帝,劉邦起碼還有一幫好兄弟他卻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劉徹之人的人都在分析歌曲中的填詞以此了解劉徹這個人,劉徹之後的位麵早就已經讀過史書的他們倒是沒有太多想法,而是跟往常一樣充當看客有些文人還時不時評論幾句劉徹的好大喜功等等,其中宋朝的文人最是看不上劉徹這種獨夫暴君,貶低劉徹幾句還不忘誇上自家官家,看看官家給他們這些士大夫的待遇再看看漢朝。
簡直天壤之彆。
讓他們誇劉徹?
開什麼玩笑,在他們眼裡劉徹也就比嬴政稍微好一點,晚年差一點就成了嬴政第二也就是運氣好有霍光給他差屁股以及文景留下的底蘊幾十年凝聚的漢朝人心,否則漢朝的結局絕對跟嬴政死後一樣分崩離析。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宋朝文人都罵劉徹,還是有些理性的聲音認為漢武也有功,至少在對外擴張方麵他對華夏是有功的。
而在清朝……乾隆興致上來就吩咐人去庫房查查有沒有漢武留下來的東西,自己那些印章不去蓋上一蓋總感覺生活少了什麼。
朱元璋倒是沒有乾隆那種腦抽的想法,他以漢武晚年做的那些糊塗事來告誡朱標,讓這個好大兒引以為戒晚年莫要跟劉徹一樣犯糊塗導致民不聊生。
至於之前看過的沙雕視頻被朱元璋選擇性遺忘,起碼現在他不想去回憶那沙雕視頻裡的悲劇,尤其是配上那首歌更是讓朱元璋都忍不住要落下淚來,心中更是對後世做這首曲子的人十分的厭惡,要不是沒法去後世他都準備提刀去把那作曲的一刀劈了。
劉鴻並不知道這些,他還是老樣子在看完一個視頻就習慣性的去翻閱評論區。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從蘇武這段話中就能窺得一斑,大漢當時是有多麼驕傲和強大。)
辛棄疾看到這裡時不自覺濕潤了眼眶,過江以來他時時刻刻都想著北伐收回故土,可每一次上奏都如石沉大海他知道此生已經沒有可能實現心願,又有天幕最開始出現時透露的信息背書,那顆已經被宋廷傷透的心變得更加絕望。
他仰天長歎,要是自己生在漢武時期那該有多好,可以跟隨衛霍二位將軍馳騁疆場痛飲胡人血,哪怕晚年可能會牽扯到巫蠱之禍而身死族滅也比在這宋廷守著半壁江山苟延殘喘要好的多!
可惜這隻是一個美好的幻想,自己沒法去那個早已不存在的世界。
同樣在另一個時空還沒有被陷害入獄依舊年輕的嶽飛正在書案前提筆寫著什麼,仔細看紙張上的字就會發現他在寫一首詞,一首讓無數後人讀了都會惋惜跟憤怒的詞。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喜歡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請大家收藏:()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