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一個團有上萬人規模的軍隊,在一些沒有“團”這個建製單位的位麵裡並沒有人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對,而在有團這個級彆的位麵,上位者都會下意識對比一下自己軍隊裡這個團級規模的軍隊。
其中就有南北朝時期的人。
因為團這個軍事編製就是起源於北魏時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後,曾設“團”作為禁軍或野戰軍的中層編製,隸屬“軍”或“營”。據《魏書?官氏誌》記載,當時一“團”的規模約20003000人,但具體人數不固定,受戰役需求和將領職權影響較大。
到了隋朝由於是府兵製,“團”便是居於“府”之下的軍事單位,一府約10002000人,若設團,則每團可能為5001000人,但此時“團”並非核心編製,更多是臨時作戰單元。
然後就是唐代的軍事編製是以“衛、府、團、旅、隊、火”為序列,此時“團”是正式編製。據《通典?兵典》記載,每團轄2旅,每旅轄2隊,每隊50人,因此一“團”的標準人數為:50人x2隊x2旅=200人。
但安史之亂後,府兵製崩潰,募兵製興起,“團”逐漸演變為節度使麾下的臨時編組,規模擴大,多為10003000人,無固定標準。
到了宋朝時期是禁軍的“廂、軍、營、都”為編製,“團”並非正式層級,但在地方廂軍或臨時軍團中偶爾使用,規模約10002000人,類似“營”的級彆。
明朝時期正規軍以“衛、所”為編製一衛5600人,一所1120人),“團”極少作為正式編製,僅在民間團練如地方自衛武裝)中使用,規模靈活,小則數百人,大則數千人,取決於地方需求。
到了清朝由於是八旗製度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團”這個軍事單位,直至晚清太平天國運動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興起,“團”成為基層編製之一,通常一“團”約10003000人,但湘軍、淮軍的“營”約500人)更常用,“團”多為營的上一級臨時編組。
因此在看到李雲龍一個團竟然有上萬人的兵力時,各個有團這個軍事單位位麵的古人都被嚇了一跳,在結合視頻裡李雲龍自己在得知集結起來的部下達到了這樣的規模也是被震驚了一下,古人就能從這一點判斷出李雲龍那個時候的團級規模肯定沒有上萬人,因此李雲龍這個團屬於超額編製。
那麼這個問題就大了,放在政治敏感的宋朝就李雲龍私瞞軍隊數量這件事,就可以扣他一個謀反的帽子。
哪怕他自己都不知情也難逃一死。
不過這些都不關電視劇裡李雲龍的事,在得知自己有這麼多人可以指揮的時候,李雲龍直接脫帽鞠躬謝謝下麵那些人,而且還不搞虛的自己喊出打平安縣是為了救自己老婆。
雖說“老婆”在比較早的朝代並未出現,可華夏文化就是有這等神奇的傳承和相通能力,隻需要結合上語氣就能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稍微遲鈍的古人也都反應過來,這是指婆娘、娘子、細君、妻子的意思,雖說各個朝代的古人都有自己對老婆的稱呼但是意思明白了就行。
不過這個口號要是被人上綱上線一個假公濟私的帽子李雲龍是逃不掉的,尤其是明朝那些喜歡聞風奏事的禦史言官們,要是李雲龍在他們的時代現在已經在朝堂上給李雲龍扣帽子了。
這時候畫麵又轉到山本一木的視角,得知平安縣外有一大堆人圍了上來山本一木麵色一驚,再一聽人數有上萬八路軍山本一木再一次震驚到了,上萬人八路來打他一個大佐這簡直太魔幻了。
之後又聽部下猜測是李雲龍部的時候山本一木直接破防了高聲大喊不可能絕不可能,自己不久前才摧毀了李雲龍的指揮部,抓走了他的新婚妻子,徹底摧毀了李雲龍的精神,現在的李雲龍肯定龜縮在某個角落舔傷口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卷土重來,還是上萬人那種規模他哪來的兵力?
聽著那嘰裡呱啦的日語以及山本一木破防的畫麵,不少古人覺得十分解氣,這小日本就必須這樣收拾,他們已經代入了李雲龍的視角想著李雲龍快點打破縣城把這小日本千刀萬剮的一幕快點出現。
然後就是山本一木的求援,這裡展現了電台的能力也讓沒有見過電台的古人狠狠的震驚了一把,隔著縣城可以發送求援信號這還真的是神器。
不過已經見識過劉鴻手機的神奇,古人對電台這種東西倒不是太過震驚,他們也看出來這電台發送的信息太過繁瑣,比起那微信可以直接讓另一方看見,這個電台還需要翻譯官在紙上寫出來再拿給另一邊的指揮官。
那個小日本叫什麼來著,視頻裡沒有說不過給他遞東西的下屬叫他司令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是一個後世的軍事官職稱呼,反正秦漢時期是沒有這個叫法的。
不過從“司令”二字上就能看的出這個日本軍官絕對是中高級軍官,說不定是上將軍這類的軍職。
接下來就是這個司令官下達命令,命令各地聯隊迅速支援平安縣,這裡的“聯隊”一詞也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那就是這個聯隊的編製是多少人,莫非也是上萬人一個聯隊?
不過視頻裡暫時沒有給出答案而是接著播八路軍的事情,其中就出現了孔傑丁偉兩人,在分鏡頭剪輯下,兩人得知小日本突然增兵平安縣就猜到是李雲龍搞鬼,紛紛命令部下阻擊日本軍隊,其中丁偉還說李雲龍要是有一兩師他媽敢打太原,從這裡也能看出李雲龍這個人是一個桀驁不馴的性格,這樣的人宋明官場是最不喜歡的。
阻擊戰開打展露出日軍火力的凶猛八路軍隻能被動挨炸,這種看不到人自己這邊的軍隊就被炸死一大堆的戰鬥方式,看到李世民朱元璋等人都忍不住皺眉,這武器也相差太大了那八路軍為什麼沒有火炮還擊呢?
對了之前那個日本軍官好像說八路軍是土八路來著,也就是說八路軍的武器很落後,之前的一些視頻說過日本人已經因為清朝的賠款實現了工業化因此這屬於不對等戰爭。
這讓嬴政這些人有一種自己的軍隊拿著精良武器去砍一群石器時代的落後部落的錯覺。
這根本就是不對等的戰爭。
難怪那日本人能打到太原來,看來都是因為後世的華夏沒有那些火炮的原因。
看著這樣的劣勢不論是韓信還是白起又或者衛霍李嶽都人都陷入了沉默,他們在代入自己是八路軍的指揮官,麵對這樣的被動挨炸如何反擊,又看到八路軍隻能在坑道裡躲避的一幕最後都紛紛搖頭,他們知道就算把自己放在那個時代麵對武器精良的日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隻能是正麵硬撐然後分兵兩翼包抄過去,不過在武器和兵力懸殊的情況不知道包抄過去的士兵能不能打得過日本兵,從武器上看好像不太可能那也就是包抄過去也是送死。
這種劣勢讓他們這些打了老戰的古人都陷入沉默,而且他們對未來的戰爭還不是完全了解,因此必須多看看這裡麵的打法。
這個坑道就不錯,人站在坑道中就露出一個頭跟肩膀,極大減小自己被那子彈打中的可能。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已經處於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他們,看到火器還能這麼玩整個人都豁然開朗,想著那群洋人火器那麼厲害自己在那些洋槍洋炮上吃了大虧,現在這個坑道戰法倒是能極大減少自己軍隊的傷亡。
不過石達開等人也看出這種坑道屬於防禦戰,如果自己是進攻方那就不好打了,除非也跟天幕裡那些日本人一樣用火炮去犁地,可是自己的火炮比不過那群洋人啊。
這也讓他們開始頭疼起來,要是那群洋人防守而自己進攻的話……
曾國藩也是眼前一亮“結硬寨,打呆仗”六個字清晰浮現在他腦海裡,一下子他已經有了對付太平天國的辦法。
那就是圍上去,四麵八方的圍上去。
每次前進都用這種辦法縮小那群長毛賊的控製範圍,然後一座城一座城敲掉直到打到南京城下然後……
忽然曾國藩想到了後世的南京被日本人屠戮的那句唱詞,眉頭緊緊皺起。
喜歡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請大家收藏:()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