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喲,這還又加上弟弟的份了。
薑琴笑容越發和藹。
“好啊,那媽媽就全都交給你了,咱們顧鑫都是個小大人了,是家裡的小小頂梁柱了,媽媽相信你!“
媽媽越誇,顧鑫的腦袋就仰得越高。
直恨不得叫所有人都知道,他現在可是家裡的頂梁柱了!
一邊的王老師眼看著整個過程發生。
說實話,到這個時候,她才總算是有些明白,為什麼顧鑫會長成如今這樣的討喜性格。
這年頭小孩兒幫家裡做家務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人人都當是尋常事,做得差了要挨罵,做得好了是理所應當。
王老師小時候也是一樣,半人高一點,自己還是個孩子呢,就要背著自己弟弟,踩著小板凳給全家人做飯。
做完了飯,她自己還不能吃,得先去洗弟弟妹妹的尿布,等家裡的大人們都吃完了,她才能去吃飯。
她不是說自己不該做這些。
她小時候家裡條件緊張,嘴巴又多,自然人人都要乾活。
她自己每天乾活很累,她爸媽兄嫂也一樣為了地裡的農活乾得昏天黑地,晚上躺在床上,她爸媽都因為腰疼膝蓋酸痛直哼哼。
隻是偶爾的偶爾,她心裡還是會覺得有些憋悶。
這種憋悶無處宣泄,也不可能告訴任何人,隻能藏在自己心裡。
等她十歲那年,以童養媳的身份進了韓家,她寧願掃十遍地,洗十件衣服,也不願意再做一頓飯。
甚至和現在的丈夫領證已經快七年了,頂著各方壓力,也一直沒有要孩子。
她自己都說不明白,她這種不合時宜的固執到底是為了什麼。
好在她丈夫雖年紀比她還大幾歲,卻一直體諒她理解她,從不逼她,為了避開家裡長輩鄰裡的逼迫,今年還主動申請從滬市轉到寧市來。
也因此,她一直心裡覺得愧對丈夫。
直到她在育紅班看到顧鑫,一股說不出的情緒第一次讓她生出“也許她也可以生一個這樣的孩子”的想法。
她一直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她會主動申請從育紅班調到特訓班,某種程度上,還真就和顧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如今親眼看到薑琴和顧鑫的相處,她終於隱隱意識到,她小時候一直心裡憋悶的原因,可能就是缺少一句來自父母的肯定。
一句“做得很好”,或者是“我們相信你”就可以。
看起來很簡單,但她人生前二十幾年,從來沒有聽到過哪怕一次。
不管她做得多好,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想到這裡,王老師甚至有些羨慕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