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走在山道上,環顧四周,但見鬱鬱蔥蔥,綠葉片片,金葉滿地,風景如畫,便問道:“秋高氣爽,果然在恒山是最為深有體會。不知眼下你們晚上蓋什麼被子?”惠鬆道:“棉被太厚,夏涼被太薄,隻好在四季被子上蓋一件衣衫。”
費無極道:“北方之秋,總是冷颼颼的。”張明遠點了點頭,歎道:“我想起大唐杜工部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了,其文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秋高氣爽最是令人喜歡,不過風太大也煩人。”
張明遠笑道:“杜子美的詩歌,這首時常被提及,恐怕杜子美都不耐煩了。”惠鬆道:“杜工部比杜子美好聽。”眾人都笑。
費無極道:“什麼杜工部了,白樂天了,總在春夏秋冬做些生離死彆,愁彆離苦的東西,令人傷心難過。莫不如李太白的詩歌來的痛快。雖說如此,可我也佩服杜工部的憂國憂民,他可是說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此等家國情懷的確令後人佩服。”
明哲道:“論憂國憂民,我看範仲淹最厲害。”張明遠道:“範仲淹大人曾作過一首詞,叫做《蘇幕遮》,對出門在外那旅途之人的思鄉之情,可是寫的最為妙不可言。”
費無極歎道:“我最喜歡範仲淹這首詞,可謂秋高氣爽之際最合時宜。不過範仲淹大人除了這首《蘇幕遮》還有一首《漁家傲》,皆是寫秋天。”
張明遠道:“不錯,《漁家傲》裡有一句名言叫做‘濁酒一杯家萬裡’。《蘇幕遮》也有一句名言,便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此言一出,張明遠與費無極麵麵相覷,看向遠方。
明哲見狀,笑道:“古人早有言在先,正所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那京兆府和終南山的秋天也不錯,想必你們深有體會。”
張明遠點了點頭,緩緩道:“不錯,好一個‘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此情此景正是我等眼下回到京兆府和終南山的真情實感。如若不說,怕是不會想家。既然提及,怕要回家心切了。”
道空笑道:“思鄉之情,古來有之。唐詩與宋詞裡比比皆是。我最喜歡大唐王灣的詩歌,叫做?《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可是思鄉詩裡的扛鼎之作。”費無極饒有興致之際搖頭晃腦地吟誦道: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明哲拍了拍手,樂道:“沒想到,無極兄像個學子,居然如此倒背如流。佩服佩服。我素聞你們終南山太平草廬,一個個文武雙全,果然名不虛傳。”
惠鬆笑道:“他們太平草廬本來就是個書院,隻是還習武罷了。文武雙全,便是終南山的最高境界,天下如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聽你們師父太平先生李長安老前輩說,他最崇拜範仲淹大人,還有那句名言,叫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費無極笑道:“那是自然,家師自小對我等教誨的便是立誌做範仲淹大人那樣的大英雄。至於這英雄人物的至理名言,我等更是爛熟於心,深入骨髓。唐詩也是我等最愛,我方才所背的《次北固山下》分明是正背如流,何來倒背如流?”眾人破涕一笑。
張明遠道:“無極打小如此,三位兄弟切莫見怪。”明哲道:“怕是見怪不怪了,想必無極兄如此,便要勾走許多女子的心了。”
費無極道:“不敢當,不敢當。被人喜歡,強比被人討厭好許多。莫非爾等要被人厭惡才心滿意足不成?”道空樂個不住,惠鬆和明哲也忍俊不禁。張明遠搖搖頭,笑而不語。
眾人且走且談,喜樂無比。費無極和明哲並肩同行,張明遠和惠鬆在前引路,惟有道空,跟在後麵,不急不慢。
玄空見五人走來,起身近前問道:“莫非你們一同上翠屏峰去了?”五人點點頭。
惠鬆道:“想不到張明遠和費無極皆是出口成章,才高八鬥。”明哲道:“他們引經據典的本事,可謂出神入化,令人刮目相看。”道空道:“不錯,太平草廬果然名不虛傳,想必文武雙全便是天下無敵。”
費無極擺了擺手,道:“我們眼下碌碌無為,比起什麼包拯、寇準、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範仲淹、韓琦、種世衡、狄青、蘇東坡,就自愧不如了。如若有朝一日也像他們一般,便此生無憾。”“師弟所言極是,提起文武雙全,我大宋範仲淹大人首屈一指,當名垂青史。”
張明遠看向費無極,點了點頭,讚道:“聽說恒山派武藝高強,不如三位展示一番,也讓我們大開眼界。”
玄空道:“明哲,你把翠屏劍法演習一番,算是見麵禮,送給明遠,如何?”明哲拱手應聲道:“弟子領命!”玄空在前,眾人緊隨其後,一同走出廳堂,來到山間露台練武場附近的山坡之上。
隻見那明哲玉樹臨風,果然神采奕奕,抽出寶劍,舞得神采飛揚,騰空而起,時而旋轉,時而起起落落,劍影所到,聲聲入耳,清脆動聽。這劍氣富有功力,可見內力不虛。明哲那一襲白衣,果然是翩翩少年,無出其右。張明遠看時,這明哲,或劈或刺,力道正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費無極又見,那時點時撩,恰到好處;又見那明哲又崩又截,技藝高超,不禁讚歎不已。明哲劍到心到,手到眼到,不出虛招,隻有絕招。正所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明哲一劍向左邊揮去,隻見一棵蒼鬆的樹乾,嘭的一聲,四分五裂,升起一股白煙。明哲一劍又向右邊揮去,但見一塊巨石,咚的一聲,被擊個粉碎,石塊一瞬間滾落開來。
張明遠、費無極驚訝萬分,歎為觀止,皆佩服不已,羨慕有佳。張明遠一襲青衫也興趣大增,與之切磋開來。拿著一把恒山派弟子的寶劍,與明哲對壘。張明遠的劍術也是李長安所教,頗有終南山風範。一招一式,皆是克敵製勝。
明哲飛身一劍襲來,張明遠把劍輕輕一揮,一股劍氣飛去,如若不是明哲躲閃,怕要被劍氣所傷。明哲與張明遠對劍之際,費無極也拿著樹枝在一旁比劃,學個一招半式,原來費無極的劍術比張明遠差一些。玄空見張明遠劍術獨道,不由讚歎不已。片刻比試結束,張明遠與明哲,不相上下,眾人喜笑顏開。
張明遠素聞乾爹種師道介紹過,便拿來提及,隨口笑道:“沈括曾說,‘錢塘有聞人紹者,嘗寶一劍。以十大釘陷柱中,揮劍一削,十釘皆截,隱如秤衡,而劍鋒無纖跡。用力屈之如鉤,縱之鏗然有聲,複直如弦。關中種諤亦畜一劍,可以屈置盒中,縱之複直。張景陽《七命》論劍曰:‘若其靈寶,則舒屈無方。蓋自古有此一類,非常鐵能為也。’可見我大宋曆來都喜歡寶劍!”
“我倒想起了歐陽修的一首詩來了,他老人家曾經專門讚美過寶劍!”費無極隨即吟誦道:
寶劍匣中藏,暗室夜常明。
欲知天將雨,錚爾劍有聲。
惠鬆道:“大唐賈島對寶劍的論述最為著名。”正所謂: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我倒是記得唐朝的詩句,他是大唐有名的將軍!”明哲馬上吟誦道: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谘嗟歎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