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鬨夠了,不吵了!書院重地豈能兒戲,進來說話。”門咯吱一聲開了,一語飄出。玄空愣了愣,緩過神來帶頭前行,眾人一同走了進去。但見參天古木,亭台樓閣。好彆致的書院。
一人上前答禮,拱手笑道:“原來是恒山派玄空道長,久仰大名,如雷貫耳,失敬失敬。方才讀書,學生們一起去後院藏書樓了,爐火上的水開了,小可去倒水,又做其他事情去了,故而沒來開門,還望見諒。方才路過門口,聽你們吵吵鬨鬨,就以為閒雜遊客,故而也沒理睬。聽玄空道長一語,才知道貴客臨門,請茶室說話。”眾人看時,這人黑色長須飄逸如仙,兩眼炯炯有神,笑容滿麵。
玄空回禮道:“貧道前來,多有打擾,多謝接待。此番路過貴地,多有叨擾,還望見諒。”費無極道:“敢問先生可是院長?”
這人笑道:“小可是此處教書先生,院長下山去了。”明哲拱手問道:“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費無極目不轉睛盯著此人的長須驚得呆了,好似關雲長在世一般,威風凜凜。這人道:“小可微不足道,諸位不問也罷。”說話間微微一笑隻是搖頭,眉目間露出不少神氣,很有威風。
張明遠道:“既然如此,絕不勉強。”頓時對此人很是好奇,倍感他深不可測。看那仙風道骨,想必不會隻有書卷氣,可能也會絕世武功也未可知,這也隻是張明遠的胡思亂想。費無極也感覺此人非比尋常,那眉目之間有不少殺氣。
惠鬆環顧四周,昂首挺胸之際,歎道:“好大一座書院。”眾人都附和道:“的確如此,書院如此,妙不可言。”
隻見,亭台樓閣,許多人字屋,錯落有致。前前後後,左左右右,不少走廊交錯其間。灰瓦紅牆,雕梁畫棟;小榭花木,頗有情趣。不時飄來一陣檀香,沁人心脾。如此古樸典雅,實乃神仙境界。在此頤養天年,乃是一大樂事。
道空笑道:“嵩山已是深不可測。這太室山上更是深不可測,如此書院蔚為壯觀。想必少室山上的少林寺更是臥虎藏龍,天下無敵了。”
聽了這話,這教書先生,隻笑不語,捋了捋胡須前麵引路,飄飄然有神仙之感。憑張明遠的知覺,如此走路,好似習武高手才會。
費無極見張明遠若有所思,就對他耳語道:“師兄,我猜這人可能是武林高手也未可知。”
張明遠也低聲細語道:“噓且看看再說。”明哲見費無極不走,就過來問道:“呆頭呆腦,做什麼?你莫非不想知道‘無極’是什麼意思?”
這教書先生馬上轉過臉來,捋了捋胡須,擲地有聲道:“方才學生郎朗讀書聲,不是早已解答了麼?”
玄空詫異萬分,驚道:“莫非早已知道,我等前來?”費無極笑道:“不會吧!”眾人都驚得呆了,一言不發。
這先生哈哈大笑,又捋了捋胡須,樂道:“當然不知,隻是這文章叫做《太極圖說》,乃是周敦頤先生大作,今日拿來給學生教習。”
張明遠點點頭,微微一笑,讚道:“原來如此,果然妙不可言。”那先生伸手一指,笑道:“裡麵請!”說話間,眾人來到茶房,玄空在前,教書先生隨後,其餘緊隨其後,眾人走了進去。
這先生道:“請坐!來人,上好茶!讓貴客,解解渴。”一語落地,眾人坐了下來。隨即有學生模樣之人走了進來,前來獻茶。
眾人齊聲答謝,學生模樣之人離去,看那學生不過十二三歲模樣,一男一女,好似這教書先生弟子一般。
玄空品茶後放下茶杯,問道:“可是座下弟子?如此青春年少,後生可畏。想必都是好學生了。”
那先生微微一笑,緩緩道:“好學生嘛,談不上。是兩個弟子,年紀輕輕,但他們學習理學已有兩年,不可小覷,實乃孺子可教也。這為人處事要的就是知書達理,懂得取舍與分寸。年紀小不打緊,尊師重教便是可造之材。小可教書也育人,如若偏廢怕有不妥。麵麵俱到也並不可能,但求問心無愧罷了。”笑容滿麵之際,侃侃而談。
張明遠歎了口氣,喜笑顏開之際,讚道:“這茶,果然味道好極了。”喝了一小口,抿住嘴唇,用舌苔,細細品味。
聽了這話,教書先生愣了愣,微微一笑,饒有興趣之際,問道:“這位小兄弟,莫非懂茶道?”
張明遠用手指頭比劃之際,笑道:“略知一二,淺薄的很。”教書先生依然笑容滿麵,喝了口茶,歎道:“但說無妨?”張明遠又喝了一小口,讚道:“此茶莫非極品淮南茶?”
那教書先生驚得呆了,站了起來,見張明遠如此,心中大喜過望,握著張明遠的手,笑道:“啊呀,果然厲害,不錯。是淮南茶!”
費無極見這人和明遠聊得暢快,心中不快,不甘示弱之際,便追問道:“敢問先生,何處所產?”
教書先生道:“這淮南茶,自然是信陽第一!蘇學士曾說,‘淮南茶,信陽第一。西南山農家種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閩以下。’由此可見,蘇學士也對信陽淮南茶推崇有佳。目下,我大宋共有十三個賣茶山場,信陽的光州、子安、商城分彆為其中之一。你們喝的便是信陽淮南茶,來自光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玄空喝了一口茶,歎道:“果然味道好極了。”看向張明遠,點頭一笑,沒想到張明遠懂茶道,本就對張明遠印象很好,又見他眼下博聞強識,自然愈加賞心悅目了。
教書先生掰著手指頭,介紹道:“此茶,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色鮮潤、乾淨,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優質信陽淮南茶,自然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也清香撲鼻。”
費無極端起茶碗,讚不絕口道:“信陽淮南茶,果然天下第一!”又喝了兩口,頓時果然回味無窮,口中不覺,清香四溢,牙齒也是,舌頭也有,好生奇特。
教書先生笑道:“你們可知這信陽淮南茶也分季節麼?”眾人都搖搖頭,齊聲道:“還望賜教,但說無妨。”
明哲笑道:“還望先生指教?也讓我等了然不惑,那就感激不儘了。”惠鬆讚道:“好茶自然是一年四季都回味無窮了。”
道空素日不愛喝茶,今日聽眾人如此讚不絕口,也躍躍欲試喝了一口,果然也是回味無窮,就津津有味之際,笑道:“莫非這淮南茶一年四季都可采摘不成?”
聽了這話,張明遠笑道:“不知這淮南茶分幾茬,還望先生指教?”費無極道:“如此美味茶葉。自然要多喝幾口。”說著又端起茶杯。
玄空喜笑顏開之際,笑道:“嵩陽書院如此書卷氣。自然也要有極品茶葉想陪,你們這些讀書人在我大宋真是喜樂之極。好茶好書好文章,好山好水好地方!”
教書先生哈哈大笑道:“玄空道長,何出此言,莫非你恒山不是好山好水好地方了?那可是名揚天下,妙不可言。畢竟身處遼國,更不容易。”
張明遠道:“恒山也是好地方,嵩山也是好地方,我終南山也是好地方。”費無極樂道:“師兄在說什麼?左一個好地方,右一個好地方,想說什麼?何必吞吞吐吐,神秘兮兮?”
張明遠一本正經道:“我說什麼,都聽到了,何必多問,自然是好地方啊!”此言一出,眾人樂此不彼,開懷大笑。
教書先生見眾人意猶未儘,就主動介紹道:“據這淮南茶的生長季節,當地人習慣以鮮葉采摘為準,將其劃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這春天的茶葉,一般指當年五月底之前采製的茶葉。茶樹休養生息一個冬日後,春茶新梢芽葉肥壯,葉質柔嫩,毫毛多,葉片,實乃全年最好。當地人習慣按春茶生長期將其分為明前茶、雨前茶和春尾茶;夏茶指六七月底采製的茶葉,隨著天氣和暖,茶葉也漸長,不知何故,葉片中苦澀味頗多起來,因此,這夏茶味道微苦澀,香氣不如春茶濃,葉子泡出來比較大而寬。世人喜歡的不太多,但夏茶耐泡,市價便宜,故而一些平常百姓也要去買上一些,喝一喝。這秋天的茶葉,也叫做白露茶!”
費無極饒有興致之際,追問道:“何謂明前茶,何謂雨前茶,何謂春尾茶,還望先生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