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宋徽宗在蔡京、童貫、高俅等人陪同之下微服私訪了一番東京城,令人稱奇的是,宋徽宗點名隻張明遠一人陪同。費無極從來都與張明遠並駕齊驅,沒想到,此番宋徽宗卻如此安排,種溪也是一頭霧水。
子午、普安、餘下、武連,一個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大為疑惑。隻見,幾人走在汴河沿岸的大街上,雖然他們喬裝打扮了一番,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幫人不是達官貴人就是商旅大賈,反正他們顯得很是體麵很有氣派。那通身氣派,非尋常人所能比擬,自然無出其右。
宋徽宗被呼之為“曹爺”,蔡京自稱“梁老”,童貫自稱“劉老”,而高俅做了“大管家”,張明遠作為“書友”,還有三個大內侍衛自然是“下人”。他們個個武功高強又身懷絕技,故而一同前來,一則幫著拿東西,二則侍衛左右,算是有備無患。
雖說張明遠一人就身手不凡,可張明遠畢竟不是三頭六臂,為了周全,鄆王趙楷便吩咐皇城司這般安排了。但宋徽宗哪裡知道,這三人卻是宋欽宗派來的人。這位“曹爺”在前呼後擁中信步於大街之上,東張西望間,神采飛揚,喜樂無比。
一個小眼睛的鳥販,在一堆鳥籠邊吆嗬著:“唉,買鳥唻!能言善語,一教即會。聰明伶俐,種樣繁多嘍,啊!瞧一瞧,看一看啦,啊!”。
宋徽宗等人便過來了,張明遠也是饒有興趣,緊隨其後。
鳥販招呼道:“喲,這位爺!您看一看唻,這可都是好鳥!這位爺,有八哥、喜鵲、斑鳩,應有儘有,您瞧一瞧,看一看,有喜歡的價錢好說!”瞟了一眼童貫。
童貫給這鳥販使個眼色,對宋徽宗畢恭畢敬的笑道:“曹爺,這鳥兒倒是挺有趣。很久不來逛街,如今倒是新鮮極了。”
正說著,鳥販打個指響,鳥兒叫道:“你才有趣,你才有趣!”眾皆驚異不已,宋徽宗便捋了捋胡須,笑將了起來,蔡京、童貫、高俅樂此不彼,張明遠也喜笑顏開,感到頗為有趣。
宋徽宗笑道:“快快呈來一觀!朕是”此語未出,眾皆愕然。圍觀買鳥者儘皆望著他們。
高俅靈機一動,忙道:“我們曹爺是說,這真是一隻會說話的好鳥啊!把那鳥籠拿來瞧一瞧!如若與眾不同,自然買下。”
鳥販喜笑顏開忙道:“幾位爺儘管放心,這些都是從江南水鄉而來,錯不了。”
童貫忙笑道:“那麼,這鳥會說什麼,說個老爺好如何?”言畢,鳥兒果然叫道:“老爺好,老爺好,老爺好!”
宋徽宗一聽樂開了花,便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管家,那就買下吧!如此妙趣橫生,果然不同凡響。掛在院子裡,便是多了十足的樂趣。”
高俅忙笑道:“是,老爺。就怕這鳥此時此刻叫的好,我們買回去就不成了,豈不上當受騙?折了幾個小錢不打緊,不過沒有了趣味就不好了。”說話間,高俅感覺好似又回到當年模樣,沒進端王府時,便在街頭巷尾,蹴鞠的不亦樂乎,說話也是油嘴滑舌,胡說八道,詭計多端。
鳥販心中大為不悅,頓時顏色難堪起來,又見高俅斜睨過來,凶神惡煞之態,如此就不好發作了。再看這些人士非比尋常,因此還是好言忙道:“爺不必這樣說,放心就是。”童貫使個眼色,這人偷偷點點頭,笑了笑。
正在此時,隻聽的是,幾聲喧鬨。又是幾聲哼哧哼哧的聲音傳來,張明遠定睛一看,原來有人趕著幾頭大肥豬過來了。人們讓開了道兒,大豬越叫越凶。
高俅看到這個樣子覺得如何得了。不過也不可太過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他靈機一動道:“你們看,你們聽。大肥豬都說:‘買鳥要細看,好鳥人喜歡,壞鳥會學驢叫喚。’”一語落地,一個個捧腹大笑,宋徽宗已經忍俊不禁樂個不住了。
童貫看著高俅又看著蔡京,對宋徽宗忙道:“曹爺,這豬好肥。平民百姓喜歡吃,蘇學士還留下過東坡肉。”
宋徽宗看著鳥兒心不在焉的說:“是否味道極佳,不妨嘗上一嘗。”
高俅忙道,“曹爺,眼下先說鳥兒,不知意下如何?”正說著就給童貫使了眼色。
童貫點頭附和道:“不錯,鳥兒會叫,頗為有趣。”
宋徽宗歎道:“唉,不過一鳥,何必斤斤計較,不就圖個樂子?不必如此在意了。明遠,你看鳥兒好玩麼?”
張明遠心想,眼下太上皇被皇上管控不得自由,自己說話沒什麼份量,也就不必自尋煩惱了,隨即點了點頭,應聲道:“曹爺覺得好玩,就好。”
高俅趕忙笑道:“方才我是和他開個玩笑,咱們爺又不差這些銀子錢。”說著拿出一錠銀元寶,鳥販立刻轉不悅為大喜,驚訝開來,觀者更是讚歎不已。
接過鳥籠眾人便離去了。宋徽宗拎著鳥籠不落手看了看,高俅忙上前道:“曹爺,來,鳥籠我們拿著,此物挺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宋徽宗道:“好,那就有勞管家了。”高俅笑道:“曹爺豈不客氣了不是!此些事情乃是我們做下人理所當然的小事。”言畢便接過了鳥籠交給了一個小廝。
他們一個個前行著,看著什麼都新鮮,望著什麼都好奇。難怪列國使節商旅至此,流連忘返,戀戀不舍,不忍離去,在到東京之後,均要覽美景、品佳肴、賞歌舞、購異寶。聽一聽戲曲和話本,實乃大好之事,熱鬨之中儘顯生機,喝彩之時儘皆活力。
一個米販叫道:“來!看一看啦啊,品優種良的占城稻米。粒大味香啊!”隻見那米袋鼓鼓的,有許多人抓在手裡細細看著。
隨著一人言道:“福建路的棉花啦!瞧一瞧,看一看啦!”那鵝絨一般的棉花就儘顯眼前了,果然是名不虛傳。
幾個老婆子在看著,與小販討價還價的說道著。如此吆喝叫賣之際顯得此處乃是個熱鬨非凡的好在所了。
又見,不遠之處,幾個農家婦女在笑將著往那邊走去,張明遠定睛一看,人頭攢動,歡聲雷動。原來是在看虹橋之下,商船從橋下穿過,他們歡呼雀躍,好不歡暢。
宋徽宗笑道:“嗯,好好,沒想到,此處如此熱鬨,好啊!那我等就到橋上去!那裡應該是個好地方,可以觀看觀看。”
高俅歎道:“曹爺!這虹橋實乃我大宋橋工獨創了,您看,橋下絕無木墩相支。但這虹橋還是穩穩當當的,又美觀又大氣。”
童貫笑道:“乃是曹爺的氣魄一般了。”
蔡京也笑道:“是啊,奇特,奇特!實乃我大宋巧奪天工的一大傑作,如此像是天造地設的一件藝術品嘍!”說著隻見他們已到汴河虹橋上了。
那虹橋飛架於汴河之上,似一道彩虹,那橫空而起的俯臥之勢,令人驚歎不已,半弧之狀甚為自然與瀟灑,如此看來頗為美觀大氣。
此時熙熙攘攘的人群之間看見他們實乃難事,隻見,人群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好不熱鬨。移動之間、挪動之內自然不好發現。橋頭橋間,兩邊之內,攤位滿布;橋上橋下,視野之間,一派繁榮。
可謂,人流湧動於虹橋之間,商船穿梭在汴河之上。好不繁忙,令人感慨不已。此時此刻,隻聽的是,叫賣聲、馬蹄聲、轎子吱悠聲傳響於街道兩旁;劃船聲、唱曲聲、琵琶錚錚聲回蕩在汴河兩岸。聲聲入耳不絕如縷,令人感慨,讓人驚歎。
後來翰林院的畫師張擇端在宋徽宗的授意之下有一圖卷《清明上河圖》流傳於後世,其中真實描繪了東京盛景。後人就此傳世佳作不同畫幅之局部分而列之,命了六大題目,且列作均有一詩聯與之,甚為奇妙。
其一:
清明上河圖
商業繁榮東京城,清明上河圖禮讚情思畫一幅。
景色宜人汴河岸,大宋江山美觸景生情兩朦朧。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