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聊完了生活上的事情,傅雲瑤又和傅明博提了下想要建分廠的事兒。
現在風華食品廠的銷量非常好,目前他們清水市的廠子都有些不能滿足需求供應了。
所以說,建分廠是必然的。
如果建廠的話,首先能提高產量,再就是減少一定的運輸成本。
尤其是在需求量大的地點建廠,運輸的成本能少許多。
傅雲瑤的食品廠分廠,準備先去海市那邊建。
雖說京市是國家的首都,但魔都卻是國家的金融中心。
海市因為對外貿易方便,那邊的有錢人更多,消費力也更高。
食品廠分廠先考慮在海市建起來。
等海市那邊的分廠建起來後,再考慮去京市那邊也建一個分廠。
見傅雲瑤計劃著建分廠了,傅明博便知道後麵需要忙的事情應該比較多,所以他這邊儘量的幫著雲瑤姐多分擔點工作量。
計劃了建設食品廠新廠的事情,傅雲瑤便著手準備起來了。
新廠的建設肯定是需要和當地的政府聯係,申請建廠的地皮。
即便是魔都那邊,國營企業倒閉的也很多,所以有一大批的下崗工人。
當地的政府肯定是歡迎投資者前往當地建廠,首先是能當地的就業問題,再就是建廠後,能給當地的政府創造稅收。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在前往投資之前,除了建廠地皮的問題,還需要和當地的政府商量好稅收方麵的優惠政策。
等到十月中,傅雲瑤做好了新廠的規劃後,便前往了海市。
因為提前和當地政府的領導聯係過,等她過去海市政府那邊,沒想到是海市書記接待的。
能讓當地的書記接待,這說明當地政府對傅雲瑤的重視。
不過現在傅雲瑤這種全國都比較出名的企業家,不管去哪裡都會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發展經濟,隻有有人來投資建廠,才會帶動經濟。
而傅雲瑤的風華服裝廠還有風華食品廠都很出名,都有不錯的銷量。
海市這邊的政府領導知道,一旦傅雲瑤來了他們這邊建廠,自然能拉動他們海市的經濟增長。
基於這些,海市政府才會重視傅雲瑤,書記才會親自負責接待。
看到了對方的重視,傅雲瑤對這邊的投資建廠事宜也更有信心了點。
其實一個地方的經濟,產業想要發展好,除了和管理人的能力有關之外,還和當地的領導乾部,執行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畢竟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很多事情都是摸石頭過河的狀態。
有可能很多事情不小心就觸及到了紅線。
所以有些領導乾部,為了求穩,不敢放開了手腳,大刀闊斧的乾。
沒有這個決心和魄力,不進行一些改革,想要發展好經濟自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