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的事情搞定了之後,薑綰抽空去了一趟義縣。
節氣已經過了春分,天氣漸漸轉暖,且越來越熱。薑綰要準備起來賣夏日的用品,比如說蒲扇、團扇、折扇各種扇子,竹席、麻將席,有一種裝水的枕頭用來消暑特彆流行。此外,還有花露水、清涼油、痱子粉等等。
這一趟來到義縣,薑綰的心情又與上一次不同。
上一回她到義縣來進貨,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擺攤的情景並不明朗。
但這一次,薑綰卻是帶著一個月能賣掉一萬到兩萬的搪瓷臉盆的戰績來到義縣的,身上滿是銷售能手的自信。
人坐在車中,看著車窗外麵一間又一間的商鋪、小作坊,一個個廠區從眼前晃過。
薑綰有一種,自己也參與到時代的洪流當中,成為經濟騰飛一朵小浪花的感慨。
下車之後,薑綰目標明確,馬上就廠觀看樣品,準備下單。
由於薑綰之前一段時間訂貨多,工廠這邊已經把薑綰歸類到大客戶一欄,招待薑綰特彆熱情,薑綰也能把進價壓到最低。
甚至有幾個廠的銷售部經理,聽說薑綰來到義縣,主動找到她的招待所的。
除了上述常規的日用品,薑綰此行還想做一些價格稍微貴一點的,電風扇。
這個年代雖然有空調,但是價格十分昂貴,要5000元一台。一台空調相當於半套房子了,普通的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電風扇便成了家庭重要的電器之一。與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等成為先富起來人群的標配。
薑綰之前沒有在類似電風扇的工廠打工過,不過她知道義縣肯定是有生產電風扇的工廠。
通過一些熟人介紹,薑綰找到一家電風扇廠。
這是一家合資電器廠,規模不小,生產的風扇質量也過關,外殼都是鐵藝的,台式的風扇可以一人高,能在一定限度內調節高度,並且左右搖頭,風力大小分成三檔,吹風的聲音很輕。
目前市場上賣的類似風扇價格在100塊上下。
但商店中常常缺貨,很難買到。
由於物資緊缺,市場價格不透明,有的小店鋪會抬高價格到一百五六一台。
這邊給薑綰的進貨價格是50,建議零售價89左右。
薑綰覺得這個價格挺美麗的。
薑綰初步要定300台,總計貨款一萬五千,也是一筆不小的訂單了。
工廠這邊的意思是撥給薑綰一個經銷的名額,在臨城經銷的名額隻有五個,但要求薑綰必須簽訂合同,完成每月的銷售任務。
而不是按薑綰的需求訂貨。
這是一種新型的合作模式,跟薑綰之前其他日用商品訂貨不同。
薑綰尚在考慮,主要是風扇是季節性用品,過了夏天,冬天肯定賣不動了。問工廠能不能把月銷售任務改成年銷售任務。
工廠這邊道冬天有小太陽這種取暖器,完成取暖器的銷售額就行。
薑綰在工廠這邊呆了一下午。
約定次日簽合同。
當天晚上,由虹達電器的一個銷售經理攢了一個局,請薑綰到飯店吃飯。
除了虹達電器這邊,還有薑綰之前合作過的幾個日用品的工廠老板也約在一起。
薑綰心想,好家夥,她以前在義縣後來是義市),都是以打工仔的身份,螻蟻一樣,哪裡會有經理請她吃飯啊。
現在她竟然享受到大老板的待遇了。
義縣這邊小商品發達,到此地辦廠和進貨的老板很多,所以這裡的飯店也造得比彆處大一些,燈紅酒綠的。
沒想到來到預定的飯店包廂之後,薑綰竟然看到了薑寶華和薑寶珠兄妹倆。
薑寶華和薑寶珠兩個人這段時間應該是過得很狼狽,身上穿的是藏藍色的滌卡中山裝,皺巴巴舊兮兮的,還是借的彆人的,大小不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