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總部·a棟25層評審廳
下午三點,聯合項目初審正式開始。
這是星玥資本入駐沈氏合作項目的第一場公開亮相,媒體未到場,但在場的每一雙眼睛,都帶著不加掩飾的關注與試探。
李雪菲身著黑色西裝褲套裝,頭發簡單束起,筆記本、計劃書、投影文件,一切準備得一絲不苟。
而坐在對側主審席的蘇翊凝,一襲深藍禮服長裙,妝容精致,優雅如舊戀人回歸,卻藏著鋒利的鋒芒。
“項目整體規劃,你來講?”蘇翊凝微微一笑,看著李雪菲。
“當然。”她不卑不亢。
評審會開始,燈光調暗,投影亮起。
李雪菲走到前台,翻開第一頁ppt,清晰陳述:
“本次新能源聯合儲能基地項目,預計總投4.8億,其中沈氏出資比例為55。我們提供土地資源、初期技術架構、原始數據與建設平台,星玥方帶來中後期外資注入與上市資源導向。”
她翻頁,節奏明快。
“沈氏不會是一個‘硬件托底者’。我們要做的,是掌握平台構建權和收益主動權。”
她指向數據圖表:“所以我建議,我們設置‘反稀釋性回購機製’,保證若未來估值偏低,沈氏可用定向轉股手段維穩持股比例。”
現場一片低聲議論。
蘇翊凝勾唇一笑,語氣似挑釁又似讚賞:“你這是,在談風投賽局了?”
“資本,是要談情,但更要講規。”李雪菲目光平靜,“我不會用情感談判,我隻用規則製衡。”
眾人一怔。
她這句話,不隻是對項目。
更像是在回應媒體口中的“沈氏太太”與“舊愛回歸”之爭。
蘇翊凝笑容不減:“你很聰明。”
“但我更穩。”李雪菲說。
“那你知道,這樣穩的人,往往走不快。”
“可我知道——走得穩的人,摔不疼。”
空氣中一時間火藥味十足,卻又理性克製得近乎優雅。
項目評審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最終,李雪菲以結構嚴密的資本分配模型與三重退出機製設計,成功拿下沈氏高層一致認同。
星玥方代表最終起立握手,給出評價:
“李小姐的方案設計,比我們原本的合夥草案更加係統,令人印象深刻。”
她輕輕一笑:“謝謝認同。我們希望合作,也希望清晰。”
評審結束,全場掌聲響起。
她沒有回頭。
但她知道——
坐在後排的沈君澤,全程看著她,沒有說一句話。
但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視線轉換、每一個數字轉折,他都在聽,都在看。
這一次,她不是站在他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