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熱搜再次燃起。
【沈氏項目幕後女性操控曝光】
【李雪菲利用夫妻身份操控項目資源,內幕合約或有交易疑雲】
配圖是一組模糊的文件截圖和她走進臨海項目會議樓的照片,還有所謂“內部人士”匿名發言:
“她沒簽保密協議就先接觸歐方,說白了就是‘裙帶影響力’。”
“沈氏高層默認她帶資進組,是早有安排。”
輿論如潮水般襲來。
不到五小時,她的公司郵箱、社交平台、私號全被“善意提醒”與惡意諷刺灌滿。
她坐在辦公桌前,翻看這些評論,沒有第一時間回擊。
她想等一等。
等沈君澤。
—
但直到午間,沈氏官方依然沒有任何聲明。
既未否認,也未辟謠。
公關部的回應是:“董事長認為不回應,就是最強的回應。”
她低聲問:“他的原話?”
“是。”
她輕輕一笑,沒再說話。
—
傍晚,天色灰沉。
她站在樓下花園的走道上,看著遠處高樓,風把她發絲吹亂,眼神清淡而冷。
陳特助從身後趕來,遞上一份文件:“李小姐,這是輿情應對草案,您若不介意,我們可以代您統一處理。”
她接過文件,目光落在那一排排冷靜的文字上,忽然問:
“這是‘危機公關’,還是‘公司危機’?”
陳特助一愣。
她緩緩道:“我成為危機了嗎?”
“當然不是。”他下意識回答。
“可他不回應,就是在默認。”她淡淡一笑,“不是默認我出錯,而是默認——我可以承受。”
“他一貫的態度。”陳特助小聲說。
“可我不是他的一貫項目。”
她將文件還回去,“不用處理了,我自己來。”
—
晚上八點,李雪菲在自己的公共賬號上發出一篇長文。
【致所有看熱鬨的人】
“我不是沈太太的附屬物,也不是項目的幸運數字。”
“我簽過協議、做過預算、寫過策略,決策每一頁我都參與。”
“我可以犯錯,但不會讓自己成為擋箭牌。”
“我等過發聲,也等過信任。”
“但這次,我選擇自己發聲。”
——李雪菲
這篇文章迅速衝上熱榜前十。
點讚最高的一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