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國際未來科技與治理論壇·主會場分論壇廳。
李雪菲踏上演講台的那一刻,台下座無虛席,閃光燈安靜地捕捉著她的一舉一動。
她一身深藍色長款西裝裙,領口點綴銀飾,長發束起,氣場克製卻不失鋒芒。
這是一場閉門高規格論壇,彙聚了來自多國政府科技事務高級顧問、人工智能倫理研究員、跨國資本代表及國際媒體觀察員。她是全場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女性創始人——也是唯一站在發言席上的中國女性。
她沒有寒暄,也沒有冗長鋪墊,而是直接開口:
“我是李雪菲,來自雪菲科技。”
“很榮幸今天站在這裡,不隻是代表一個公司,而是代表一段不被傳統定義的成長路徑。”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
她將手中資料輕輕放在台上,眼神平穩地掃過眾人,語調自然:
“這幾年,我見過太多失敗者,也經曆過一次‘被定義為失敗者’。”
“那時候,我被誤解、被質疑,甚至一度被孤立。”
“但也正是那段時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底部反彈的價值。”
她頓了頓,淡然一笑。
“我失去了幾乎所有,但在那個時刻,我開始真正了解:科技,不隻是創造工具,而是定義信念。”
台下安靜如水,不少嘉賓側耳傾聽。
“在很多人眼中,女性創業是一場冒險,更彆說還要麵對技術、資本、產業三重門檻。”
“但我想說:真正的門檻,不是性彆,也不是出身。”
“而是你能不能在失去一切之後,還保有重新選擇的勇氣。”
她的聲音不高,卻有一種難以忽視的力量。
會場某一側,沈君澤悄然站在人群邊緣。
沒有人認出他。
他隻是靜靜看著台上那個從前熟悉、如今卻幾乎陌生的身影。
她的每一個字句,都沒有指涉他。
卻仿佛,每一句都打在他心上。
李雪菲繼續道:
“今天我想分享的,不是一個商業案例,而是一個信念的確立過程。”
“我曾一度被剝奪表達權,也曾被視為無權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