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臨近尾聲,圓桌之間的交流逐漸從酒水應酬,轉向實質性試探。
李雪菲一邊應對法國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會的代表,一邊默默關注主賓台對麵那位北美數字資本集團的合夥人——
那人還未死心。
issi,這是我們為您準備的全球核心資源目錄,包含倫敦站點、高階實驗艙、技術保密基金。”
“隻要您同意,我們可以為您的公司在全球開辟一條‘獨立軸線’。”
旁邊有幾位歐洲代表頓時側目,顯然他們也希望她“站隊”。
場麵一時靜默。
她卻並未立刻接過那張卡片,而是淡然一笑:
“資源當然重要。”
“但決定我留在哪裡的,從來不是你們提供了什麼。”
“而是我來自哪裡。”
她的語氣平靜而堅定,沒有激烈措辭,卻像一塊穩重砝碼,放進原本搖擺的天平。
周圍幾位原本準備起哄的外國嘉賓,頓時沉默。
那位合夥人挑眉:“所以你決定……不走?”
她終於看了他一眼,聲音溫緩,卻字字清晰:
“我不離開中國。”
“不僅因為雪菲科技誕生在那裡,更因為——我的根,在東方。”
“東方”,這兩個字從她口中說出,沒有喊口號的生硬,也沒有道德姿態的高調。
隻有真正深植在她經曆中的歸屬感與使命感。
“是那片土地上無數個像我一樣曾被質疑、被忽略、卻依然願意站起來的人,讓我走到了現在。”
“所以我要留下來,為那樣的土地繼續種下火種。”
這一席話不高聲,甚至沒有專門站起來說。
可卻在場內蕩開一層看不見的震蕩。
幾位亞太資本代表點頭,甚至一位原本在旁觀的韓方執行長,輕聲說:“有氣魄。”
她接過那張卡片,但沒有收入包內,隻放在了桌麵最邊角。
表示接受你的善意,但不接受你的條件。
這就是她。
不迎合,不對抗。
隻用態度,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