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南部,阿馬爾菲的第八個晨。
天光未破,李雪菲已經起床。
她站在陽台,手邊是一疊厚厚的拍攝清單,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走訪對象、采訪提綱和拍攝節奏點。
這一次,她不是在為曜雪計劃策劃資源流通,也不是為“念時光”做廣告籌備。
而是——
她要拍一部紀錄片。
她想講講真實的、未經美化和濾鏡的母親故事。
講那些在城市與島嶼之間奔波的、沒時間敷麵膜卻在淩晨寫報告的、被叫“媽媽”卻忘了自己名字的女性。
不是“勵誌媽媽”。
也不是“逆襲人生”。
她隻想說:你不是一個人在熬。
沈君澤走進陽台時,她已經將第一期采訪提綱整理好。
他遞上一杯咖啡,輕聲問:
“這次準備怎麼拍?”
她轉頭看他,眼裡帶光:
“用我眼睛看到的角度,用你鏡頭裡看到的我。”
拍攝第一天,他們去了海島北側一個移民社區。
她事先聯係了一位育有三子的摩洛哥裔女性,靠開一間縫紉鋪維持一家人生計。
拍攝中,女主角抱著小女兒一邊縫補一邊說:
“我已經兩年沒照過鏡子了。”
“我怕我忘記我原來的樣子。”
李雪菲蹲在她身邊,沉默了很久,隻輕聲說:
“那我們今天,把你拍回去。”
“給你留一張記得你是誰的影像。”
這段鏡頭拍完後,沈君澤站在對麵街道一角,舉著輕便相機,全程無聲跟拍。
他的鏡頭中,李雪菲逆光而立。
身後的世界略微喧囂,而她的動作輕、言語慢、神情柔。
那一刻他意識到:
她不僅是他愛的人。
她是越來越多人的“回應”。
是她用鏡頭告訴彆人:你不是隱形的。
晚上回到彆墅,她坐在沙發上剪輯素材。
沈君澤洗完澡,靠在她身後,一邊擦頭發一邊問:“今天素材夠了嗎?”
她點頭:“夠了。明天可以剪一期預告。”
“你拍的畫麵很穩。”
他低頭親了親她的發頂:
“我穩,是因為你在我鏡頭裡。”
他其實不是專業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