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視一眼,迅速坐上警車,朝著市局的方向疾馳而去。
回到市局後,夏禮禮立刻將幻覺中清晰看到的細節報給技術人員。
特征鮮明的高速公路出口、以及采石場內鏽跡斑斑、帶有特殊紅色標記的廢棄攪拌機。
技術人員通過地圖係統和實地檔案比對,迅速鎖定了一個位於兩省交界大山深處的廢棄采石場。
資料顯示,采石場周邊分散著兩個村落,均地處偏遠,道路崎嶇,幾乎與外界隔絕,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且民風極為閉塞排外。
案情分析會上,負責指揮的顧隊麵色凝重地指著地圖上的兩個點:“位置確定了,但事情棘手就棘手在這裡。這種藏匿被拐人口的偏遠村落,往往宗族觀念極強,法盲眾多。”
“他們很可能不認為‘買人’是犯罪,反而會覺得我們是去‘搶人’的。”
“一旦我們貿然行動,極易引發意外衝突,不僅任務失敗,隊員和受害者的安全都會受到極大威脅。”
他沉吟片刻,下達指令:“不能強攻,必須先摸清底細。”
“明天一早,先派兩名偵查員,偽裝成收山貨的販子,分彆進入這兩個村子摸摸情況,重點是查清是否確實有外來人口被拘禁,以及具體位置。”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熹,兩輛看似普通的民用麵包車駛離市局,朝著遠郊的山區駛去。
數小時後,車輛在蜿蜒的盤山公路旁一處極為隱蔽的岔道拐下,最終停在一片茂密的杉樹林後。
這裡位於坳頭村與望石村之間,距離兩個目標村落都尚有約三四公裡的路程,既避免了打草驚蛇,又能快速響應。隊員們迅速利用自然環境建立起一個簡易的臨時前沿駐紮點。
行動隊派出兩名經驗豐富的男隊員執行前期偵查任務。
他們換上了沾著泥點、略顯破舊的棉外套和膠鞋,開著一輛裝滿空籮筐和秤杆的小貨車,完美偽裝成常年走村串戶、收購山貨的小販。
出發前,夏禮禮與兩人再次確認了行動細節和緊急聯絡方式。
她的目光與其中那位年紀稍長、代號“山鷹”的老警員對視的刹那——
眼前猛地閃過一片令人心悸的畫麵:
幻覺畫麵中,“山鷹”正操著熟練的方言,在村裡一棵大樹下與幾個村民交談,手裡還拿著煙遞過去,看似一切順利。
然而,就在他轉身假裝整理車上空筐時,腰間彆著的一把多功能戰術匕首的堅硬輪廓,不小心從外套下擺處頂出了一個清晰的凸起!
這一細微的破綻,立刻被旁邊一個眼神銳利的老獵戶捕捉到。
尋常收山貨的小販,怎會隨身攜帶這種製式、專業的刀具?
那老獵戶臉色猛地一沉,厲聲喝道:“你們到底是什麼人?!根本不是收山貨的!”
話音未落,周圍的幾個壯漢立刻圍攏上來,眼神變得充滿懷疑和敵意。
場麵瞬間失控,“山鷹”試圖解釋,但村民們根本不聽,推搡著讓他們“滾出去”。
在激烈的肢體衝突中,一個村民掄起手中的粗木棍,狠狠砸向“山鷹”下意識格擋的手臂!
“哢嚓”一聲令人心驚肉跳的脆響清晰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