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江籬把孩子們托付給張阿姨照看,周末騎著自行車,跑遍了上海的郊區。
浦東、川沙、南彙……最後在川沙找到了一片閒置的土地。
土地的主人是個老農民,聽說她想租地種藥材,一開始還不願意:“這地荒了好幾年,種莊稼都不一定有收成,你種藥材能成嗎?”
榮江籬軟磨硬泡,又承諾種植藥材給的租金等她手頭寬裕了,會提前給好幾年的。
老農民聽見這個才鬆了口,同意租給她十畝地。
她把自己所有的積蓄拿了出來。
她攢下的工資、離婚時陳誌強給的五百塊“補償費”,全都拿了出來,付了租金,又從贛南托老房東幫忙寄來金銀花、板藍根、薄荷的種苗,雇了兩個當地的農民幫忙翻地、播種。
婆婆聽說她租地種藥材,特意跑來看她,站在滿是泥土的田埂上,撇著嘴嘲諷:“真是農村下地乾苦力活的命。”
“你說說,好不容易進城了,還要回來跟土坷垃打交道,我看你這輩子都彆想翻身了。”
榮江籬隻是沉默:“……”
榮江籬沒跟她爭辯,隻是埋頭乾活。
每天下班後,她就騎著自行車往川沙跑,給藥材澆水、施肥、除草,忙到天黑才回家。
周末更是一整天都泡在地裡,皮膚曬黑了,手上磨出了水泡,可看著綠油油的藥材苗一天天長大,她心裡滿是希望。
第一年,藥材就豐收了。
榮江籬按照在贛南學的方法,把采收的藥材仔細炮製。
金銀花陰乾,板藍根切片曬乾,薄荷蒸餾提取精油。
她把炮製好的藥材拿到豫園的老藥房去推銷,藥房的老掌櫃嘗了嘗她的金銀花,又看了看板藍根的品相,眼睛一亮:“你這藥材品質好,比市麵上的強多了!以後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就這樣,榮江籬的藥材有了銷路。
她辭掉了紙盒廠的工作,全身心撲在藥材種植和炮製上。
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她又租了二十畝地,雇了十幾個農民,還請了以前在贛南一起學過藥材的知青來幫忙。
……
一九八七年冬天,上海爆發了甲肝疫情。
一時間,預防甲肝的板藍根、金銀花成了緊俏貨,價格飛漲,市麵上甚至出現了用其他草根冒充板藍根的假貨。
榮江籬的倉庫裡,正好囤了一批板藍根和金銀花,足夠供應幾千人用量。
朋友匆匆跑來告訴她:“江籬,發財的機會來了,現在板藍根都賣到十塊錢一斤了,比你平時的價格翻了十倍。”
“你趕緊把貨拿出來賣,能賺三十萬!”
榮江籬卻搖了搖頭。
她想起小時候老中醫救她的恩情,想起贛南老房東說的“藥是救人的,不是發財的”,心裡有了主意。
她聯係了社區醫院,說要把這批藥材以成本價賣給醫院,隻要求醫院免費提供給低收入家庭和疫情嚴重的社區居民。
“你瘋了嗎?”
朋友急得跳腳:“三十萬啊!你辛苦好幾年都賺不到這麼多錢,就這麼白白送出去了?”
榮江籬看著朋友,認真地說:“我在贛南學到的第一課就是‘藥者仁心’,我不能趁著大家危難時刻發國難財。”
“現在疫情這麼嚴重,很多人買不到藥,我要是趁機漲價,良心不安。”
“錢可以慢慢賺,但人命不能等。”